【网络】你为什么“囧”?

【网络】你为什么“囧”?

天气:晴。

以前在什么地方看见外国人选出了几本(几本忘了)“救命之书”,这些书就是让地球公民在解决温饱后弄来看看,别因为自己的贪婪﹑不思进取和懒惰让未来全球陷入愚昧和暴政的泥潭,也不知道在我和谐的天朝到底有几本被译成了中文且能顺利销售,我现在手头就有其中的五本——《一九八四》,《动物农庄》(读一点奥威尔,离自由进一步),《通往奴役之路》,《娱乐致死》,《童年的终结》,最后一本《童年的终结》是前段时间才看完的。

尼尔·博兹曼是一位伟大的人,他的作品虽然篇幅很小(都是十多万字),但是都振聋发聩,在《童年的终结》中,博兹曼先生告诉我们一个可怕的趋向,信息将不受到管制,孩子们的纯真将消失,因为那些成人世界的阴暗面孩子们也能看到;而大人们的逻辑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将退回童年水平,因为他们只需要打开电视机,不需要任何的完整的思考了。博兹曼先生最后把希望寄托在了电脑上,希望对于电脑语言的学习会使学校的地位涅磐,会使成人的秘密再生。但是世界总是会给你更糟,比电视更具威力的网络文化兴起了,博兹曼去世的很是时候,要不然看见现在网络世界的熊样,会被活活气死的。

比起电视,网络文化更加的低能,快速,充满了“nothing”,更适合人们的沉沦与堕落。如果说电视文化对人的腐蚀还不够彻底的话,那么网络文化便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腐蚀了,网络信息就像一个垃圾场,而众多的网友简直就是“垃圾猪”,他们在里面拱来拱去,找自己喜欢的垃圾。网络的确是工具,但是很多人显然把它当成了玩具。

张×凡一句:“很黄很暴力”网友之所以反应这么大,与其说是大家对于CCAV的不满,不如说是一种被点破了的恼羞成怒。纵观各大网站,连接到连接,二三次点击就能达到一个充满了女人大腿,挑逗内衣,桃色新闻的网页,一面是国际油价,金融危机,人间悲剧,在那个狭窄的边上,就存在着诸如“女名模百万欧元卖初夜”,“现在的女人怎么这么大胆!”的连接,还配着火辣辣的小图。就是昨天我去韩寒的blog,边角上就和谐得很。我们可以不屑一顾,那些俗人呢?孩子们呢?网络就这样把一个个本来闲来无聊拿起《双城记》或者《茶花女》或者去电影院看看《傲慢与偏见》的人变成了在网上狂吞“nothing”的“土豆”。

人的之所以为人的能力,是在一种连续的长时间的学习中形成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要存在大部头;而现在的人,却热衷于刷新网页,看各种无聊的文摘,经济社会的产品要顺着消费者的意愿,包括文艺,所以那些垃圾杂志也要顺着消费者的惰性。而网络,恰恰成全了惰性,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大部头,回复轻而易举,找到我想要的东西轻而易举,我可以全天去看一个话题大同小异的信息。

但是你们得到了什么呢?

更浅薄更感性的表达。

失去了什么?一种为人的资格。

网络世界的表述不断推翻我的底线,我一次次看见比我想象的最弱智还要弱智的行为和言论,但是没关系,一个类型的傻瓜,即使全世界只有五个,且分布在五大洲,网络也会瞬间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抱团。也就是说,那种“我是不是做错了?”的自省氛围,也会被网络破坏。

现在我开始说“囧”了,我已经忘了这个字是在什么时候流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字的广泛使用已经说明了很多的问题。首先,一个词汇在网络上含义的扩大化,现在的“囧”几乎成为了一种万能回复,好事坏事高兴悲伤,什么都可以用“囧”来回答,因为人生不管怎么样,总是充满遗憾嘛。这能说明“囧”这个字很好么?不,恰恰说明“囧”的价值已经趋向于零,它作为一个字的定义性已经消失了,仅仅成为了一个网友为了表示自己存在,或者为了表现自己在表达的一个工具,渐渐要堕落到“SF”的程度了。

还有“宅男”“雷”“萌”等词汇,网络需要的是广泛的用他们,而不是准确的用他们,于是,他们会流行,然后死去,成为网络文化的牺牲品,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符号,连消化都没有就被排泄了。

人总是有惰性,以前的文化是一种半强迫的高雅氛围,但是现在,一个让人还原为兽的恶魔出现了,战胜它的只有人,只有崇高,只有摆脱低级趣味,只有对于知识的追求,对道德的恪守,但是,庸人们,能战胜自己么?

我似乎有些理解对流行语冷嘲热讽的带三个表了,从今天起,我的blog也杜绝一切属性为“无”的回复,见到就杀!

最后,本文的回复可能会再次出现本文的论据。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ACG】《美人鱼的季节》通关后对于GalGame的胡思乱想

【社会】义正言辞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