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文学”的博文

【文学】要雨果不要鲁迅

【文学】要雨果不要鲁迅 天气:多云 前段时间枣树说我“你不要因为欣赏鲁迅,就全面皈依他的思想。”我没来由就敲桌而乐,也感到人与人之间的确不易相通。鲁迅又不是思想家,我皈依他的思想做什么。反动,狭隘,固执都是作家本性,国民热衷批判某某作家反动,狭隘,可见全民文学素养都低到了一定程度。 他谈起鲁迅,我便想起了很多事情。一是前段时间和枣树掐了几下,起因大概是他的《黑吃黑》,他在回复中说我没有看出此文中暗含的讥讽。说实话,我是真没看出来,不知道是枣树不行还是我不行。二是一段时间 CCAV 又指着《魔兽争霸》骂《魔兽世界》,我们 D&D 团 的群里都愤愤不平,我说了一嘴:“就是,到底是劲舞团有害还是魔兽世界有害,地球人都知道!”结果一位老玩家说道:“蝌蚪,别挖苦我了。”本来是好心,现 在看劲舞团和魔兽世界那个更和谐大家也很清楚,但是可能是我当时的文章风格就是绵里藏针,明褒实贬,结果当我真心的说出什么的时候,却被别人误会了。 其实我们中国的文学都有一种深深的悲 哀,那就是不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善恶。国外虽然在言论方面也有打压的时候,但是人们却还是能说出自己看法的,譬如说弥尔顿的《失乐园》,便用神话故事讽喻 当世;孟德斯鸠有《波斯人信札》,接波斯人之口讽刺当世。正话反说可能也有,但是不是主流,对了,倒是思想牵制介乎于西欧和中国之间的俄罗斯,有不少正话 反说之作,譬如屠格涅夫的一些散文诗,但是也大多是“这是一位多么棒的年轻人啊,他把自己的朋友出卖了!”这样一看就明的。 唯独中国,骂人还要含蓄,还要细细的品,才能看出个中趣味,也许是门艺术,但更深层次上是一种悲哀。 其实有话不能好好说,从先秦就开始了。 且不说左传,《齐桓公伐楚》下面就注释,说将楚王称为“楚子”,如何如何。就是《诗经》,也早就有了曲笔,结果就是,就连老老实实的诗也受到牵连,好像每一首诗都不会好好说话,本来是质朴的情诗,也硬说是讽刺张三公李四伯乱搞。 在史书中骨头最硬的《史记》,也有不敢好好说话的地方。《今上本纪》,不写汉武帝雄才大略,单写其游山玩水,好大喜功,算是一例。而《 万石 君传》中,更是无一贬词,开始我还想,这么恶心的家伙司马迁怎么还这么赞美呢。现在看来,太史公目的是达到了,看过《 万石 君传》的人都被这个家族的矫揉造作,虚伪无耻反感的不行,但是很多人会误会司马迁的用心...

【文学】也说文笔

【文学】也说文笔 天气:阴 先说和菜头。其实,和菜头的博客很微妙,在很多人看来都在删不删的这根线上,但是他的博客东西很多,虽然有大部分你不喜欢,但是天南海北,总是有你喜欢的东西吧,所以他的博客现在还在我的订阅栏上。他的文章有这么一个感觉,就是牛刀杀鸡,农妇用法国食材做农家菜,别扭的很。上次韩寒的一席话,一不小心让神坛出现了裂缝,很多研究着“二流文学家”“大师”的人,读着“二流文学家”“大师”的人,感到自己多么想说的话终于被韩寒和陈丹青先生说出来了,这一次,可以说“刁民圈”空前团结,开始动手拆掉神坛,但是从我今天上午贴的文章看,主流的声音已经确定了,而和菜头也不小心露出了马脚,告诉我,他其实是一个阅读极其断档的人,他的阅读大厦,是由高中以下基础课本知识的地基和长尾系统最末端的高端读物组成,中间却是单薄的一些轻型读物,让人望上去很有壮观之感,但是风一吹,云雾一散,中间的空架子就出来了。 这次和菜头站在了韩寒和陈丹青先生的反面,开始谈起了文笔,一不小心,被韩寒和陈先生的风吹了一下。和菜头可以旁征博引,可以说出一连串我都没听说过的大师的言论与妙语,却不会对“文笔”作出一个中肯的评价而服人。 “文笔”是作品的脸面,而陈丹青先生说过,他看人非常准,就是因为看脸(陈丹青先生画的脸是中国艺术的珍品,个人推荐大家看他画的毛某席,你会认为那是中国众画集中最逼真的毛),这是一种返璞归真,最肤浅的人看人看脸,最智慧的人看人也看脸。文笔也是如此,其实,文笔本身什么也不是,但是,后方作者的气场却能给它们极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伪装不出来的,但是只看艰深或非主流著作而不去看看主食类作品的和菜头大概是不了解的,我们看看他的第一篇文章开始就用唐宋八大家做为反驳的基础,但是我怀疑和菜头是不读唐宋八大家的,唐宋八大家的作品来与“大师”们做比,显然不合适,唐宋八大家,除了苏辙,曾巩我实在不熟,其他人都有着傲岸的身姿与坚挺的脊梁,韩愈“肯将衰朽惜残年”,上《论佛骨表》;柳宗元因为建设国家触怒权贵被贬岭南却仍能写出《永州八记》这我最喜欢的游记;欧阳修失意之后依然能与民同乐而有《醉翁亭记》;苏洵年至而立却烧毁所有书稿从头做起;苏轼沦落海南仍心怀乐观;王安石推行新法致死不悔。他们的文章,天生就有着他们伟大人格的力量,柳宗元的文章,怪字多,平仄奇,看他的文章就像吃了掺沙子的米饭,但是,这不妨碍他伟大人格...

【文学】从《热风》说说先生

【文学】从《热风》说说先生 天气:晴。 我们家几步就能看见一本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我受先生的影响很深了。鲁迅本人倒是不把杂文作为什么太高雅的东西的,他在自己的一篇自传中,只承认自己能拿得出的作品为《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五本,简直他就是剔除了杂文的以后的所有作品。 可以说鲁迅写杂文,可以说是万不得已,他必须需要一种一击必杀的武器,而不是慢慢腾腾的写小说或者写软绵绵的散文,当时中国的文坛,虽然大家辈出,但是魑魅也不少,鲁迅在发表《阿 Q 正传》后,的确引起了轩然大波,当然不是反省,而是掘地三尺的找作者,因为很多名流都认为那个神秘的作者在骂他。而当时中国的文坛,更有一种可笑的规矩,你写的讽刺小说,肯定是在骂谁,必须把骂谁的名字标出来!这样一个不知反省只知道相互攻讦的民族,必须要下猛药,必须用杂文,必须刀刀见血。 鲁迅的杂文,个人以为以《坟》与《热风》为最适合观看,就像一个卡米那样的热血青年,战意磅礴,刀刀见血。到了后面,越来越老道,机锋藏的深了,不过对手也不是国民某些弱点而是一些 boss 了,所以你看似风平浪静,似乎鲁迅在和某位魔教高人亲切握手,实际上俩人正在逼内功哪。但是高手运功,毕竟不如热血干架好看。 《坟》中的《灯下漫笔》可以说句句见血,一下子把一次次粉饰一举刺破,简直就是红莲之眼级别的强文,如果中国民国时期的文章只能留十篇,必有此篇。 最近我确认我把《热风》看完了,这本书略晚于《坟》,是二十年代初的杂文集,里面的很多文章,我看看都想贴出来,不知道是哀叹祖国几十年来还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还是庆幸几十年没有变得太糟呢? 当很多人还把中国的糟粕打着国粹招摇过市的时候,鲁迅冷笑道:“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显出他特别的样子,可以算作他的“粹”。”从鲁迅时代的国学小丑到现在的于丹红,鲁迅从来就不过时。 当现在一群荷尔蒙青年以爱国之名被义和团灵魂附体的时候。鲁迅呼吁道:“于是乎中国人失了世界,却暂时仍要在这世界上住!————这便是我的大恐惧。” 对于那些很不容易疯狂的国民,先生的语气愈显得的悲愤了:“暴君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暴君的暴政,时常还不能满足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欲望。”“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自己的本领只有‘幸免’。” ...

【文学】为什么D&D系统怎么受欢迎?

【文学】为什么 D&D 系统怎么受欢迎? 天气:晴。 还记得第三波引进 D&D 的黄金时代,书架上都是《黑暗精灵三部曲》,《血脉四部曲》,《龙枪》,再加上《博德之门》,《冰风谷》,《无冬之夜》,《异域镇魂曲》等一系列高质量西式 RPG 的引进,可以说 D&D 在短时间内在武侠中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幻想江山,在文化迥异于西方的东方驻扎了根据地,这非常不容易。 现在,依然有一群狂热的 D&D 爱好者,但是,本着不管什么领域,必有弱智爱好者的真理, D&D 爱好者中,让人不快的家伙也是很多。 那种“我爱 D&D ”我最大的家伙自不必说,还有就是用 D&D 系统硬套所有东西的,只要套不进去就开始大骂其他的系统,殊不知 D&D 系统最失败的地方就是没有“潜力”,作为一个人,他的能掌握的数值不一定是 1 到 20 ,可能因为心情的影响,是负数,也可能是无穷大。 要说 D&D 系统为什么受欢迎,其实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因为数值的桎梏,就是说,有了规矩,在看惯了武侠的扯淡“科幻”的人眼里,这是很让他们感到新鲜和向往的,哪怕是神,也是有数据来支撑,这就大大加大了 D&D 世界的真实感。 但是,世界毕竟不是由数字来支持的,特别是人的内心。 这也就是被数字桎梏的 D&D 系统为什么没有出现媲美《冰与火之歌》,《时光之轮》,《魔戒》这类小说出现, D&D 系统的小说一般是为了卖钱推销设定和游戏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这个系统“没有人”。 比如说《天元突破》这样的,就是把规则放在脚下乱踩,那里的人,如果制成 D&D 系统的卡,大概连一集都混不下去,但是在动画里,他们从地下一直打到了宇宙,而且让每一位观众既热血沸腾又感动不已,而不是如看那些垃圾小说感到荒诞不经(即使《天元突破》其实比他们的战争更荒诞),就是因为他们发挥出了一个人的潜力,一个人内心会产生多么强大的力量,多么让宇宙法则都颤抖的气势。 人是什么?是整个战壕只剩下一个人却能歼灭几十人的生命。是身中数弹仍然能把情报送到长官手里的生命。是在临死的前一夜突然小宇宙爆发写下数十个伟大数学方程的生命。是已经几乎奄奄一息却能只身一人杀入敌营连斩数十人的生命。这当然不是一个系统能衡量的,这也正是人类的骄傲。 可以说 D...

【文学】九州少数能拿得出手的作品——《白雀神龟》

【文学】九州少数能拿得出手的作品——《白雀神龟》 天气:晴。 “九州”发展到今天,其实也挺不容易,不过能拿出手的东西还是不多,大角的《白雀神龟》算是其中的一部。江南,今何在,大角和斩鞍都试图描绘“九州”的史诗,如果把史诗类型的奇幻小说比作一幅厚重的油画,那么江南的就是一幅水彩画,很薄,但是江南却费尽心思的用油画技法去画,结果弄到薄薄的水彩盖来盖去,很难看。而今何在就好比就是一幅单纯的水彩画,色彩就那么薄我也不学江南用什么乱七八糟的技法,我就这么画,所以虽然也很薄,但是有一份率性和纯真。斩鞍的就好比是一个勤奋的学徒,虽然技法欠佳,但是从努力的笔触看前途还是光明的。最后就是大角,他可能技法尚不如斩鞍,但是却很聪明,用了很多前卫和有趣的技巧来画,所以,迄今为止,大角交出的“油画”《白雀神龟》是我看来最好的一部史诗类型的“九州”奇幻小说。 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位传奇的君主——瀛台寂从出生到六岁的事情,虽然主要是第一人称,但是却有着一种奇特的感觉,因为这位君主学会了“九州”世界的一个“珠脑速算”(叫什么玩意我忘了),可以作为一台超级电脑计算所有人的一言一行,所以第一人称的叙述反而有了一种上帝一般全知全能的感觉。 一部好书,有几个让你回味不已的地方就很不容易了,如果回味的地方在人物,那就更了不起。 在《白雀神龟》里,我感觉写的很好的人物很多,这些人物完全摒弃了江南,今何在漫画式的刻画,描写的相当立体和成功,特别是那些形形色色的“英雄”。 我最喜欢的一个就是赤蛮,这个写的有一种野性之美,或者说动物之美,相当的率真,充满了一种自然朝气蓬勃的感觉,说话行事全无机锋,直来直去,不高傲,不妥协,不管面对的是什么人,就连他对主角,他的主人说的“不敢”,也感到是一种硬邦邦的感觉,其中绝没有敬畏。而且做起事来更是率性干脆,爱杀的人便杀,爱惜的物便护,简直就是圣人的风范。 我最喜欢描写赤蛮的这么一段: “‘杀人就这么开心么?’我问他。 ‘为什么不开心?’他反问我,‘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杀人不过就像杀蛇一样,是做善事,’赤蛮说,‘别去管为什么,只管挥起刀就是了。老实说,杀牲口和牛羊的话,要不是饿了,我才不会动手,可是人就杀得越多越好,人不是什么好东西,至少比狼坏,把他们留着没准出什么事呢。’ ‘那你干吗不行行善,拿把刀照自己脖子上来一下?’贺拔蔑老在我...

【文学】&【社会】犯贱基因

【文学】 & 【社会】犯贱基因 天气:晴(比起南方,忽而海卫这里太幸福啦) 我们知道我们四周很多人就是喜欢做奴才,毫无理智,只知道到处丢人,只要别人说了什么让他们感觉侮辱了他们的“信仰”。我以前就举过几个例子:就因为我说一句《银河英雄传说》是轻小说,就有人蹦出来喊我“践踏”了他的信仰,而此前,中国萌战,就因为他们的“肯定是最萌”的毛利兰大妈输给了川澄舞,那些兰迷就哭爹叫娘好像天塌下来一样,这个姑且可以理解,但是,把脏水泼到 KANON 吧和川澄舞头上又算什么呢?再前一段时间,有个人说《 Lucky star 》抄袭《全金属狂潮》,为啥呢?因为此方穿了校园泳装还梳了辫子,有人指出是《 Lucky star 》在前的,那位就不干了,开始疯狂的污蔑《 Lucky Star 》,口口声声说:“泰纱是女神”如何如何,我就开始为泰纱小姐有这么个粉丝感到默哀。 你想想,推荐你喜欢的东西是件好事,但是你举起一个面包说:“蜜瓜夹心面包最好吃你们竟然说朱古力夹心的最好吃你们真是一群没有品味的垃圾啊啊啊”我一辈子都不会吃蜜瓜夹心面包。 我一直以为这种情况仅仅出现在“轻”界,比如轻小说啦,游戏啦, ACG 之类的,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我错了,方方面面都有心甘情愿的奴才。 前几天去了几个诸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尔维诺,博尔赫斯我所尊敬的作家的论坛,结果,我发现我去了奴才窝。一个人转了一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排行榜》,那本书我就有,作者是一个很厉害的人,是搞这方面的,起码比那些三国论坛的什么“谋士排行榜”,“武力排行榜”靠谱多了,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粉丝们愤怒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家“最伟大”的妥翁才排了第十五,然后他们就大骂垃圾,把排行榜上一百名作家从莎士比亚到王尔德骂了个遍,好像自己的品味是经天纬地妥翁是世界第一。去了雨果的吧,有拿《悲惨世界》和任何作品对比的,结论就是《悲惨世界》最伟大,认为一本书伟大没什么,但是,你污蔑别人的作品,贬低别人的品味,是不是有问题?什么王小波的,博尔赫斯的就懒得提了,反正就是一群家伙在抱团。 我就发现我们很多人都有一种奴才基因,这种基因的土壤几乎是社会的方方面面,从通俗的明星到高雅的艺术,从周杰伦到黑格尔,他们崇拜他,他们赞美他,他们不允许任何质疑的语言,他们不允许任何人不喜...

【文学】此中有真意,欲辨以忘言

【文学】此中有真意,欲辨以忘言 在充满了忧虑的日子里,在痛苦地思索着我祖国的日子里,————给我支撑和依赖的只有你啊,伟大的,雄壮的,真诚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若是没有你,眼见故乡所发生的一切,怎能不陷于绝望呢?然而不可能相信,这样的语言是上天赋予一个伟大民族的! ————————————《俄语》,屠格涅夫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 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摘自《最后一课》都德

【文学】最可怕的“侵略”

【文学】最可怕的“侵略” 天气:晴。 我们很多中国人都没有享受到“大国”的感觉,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得到“人的资格”,还记得当年洋人在清末的趾高气扬,不是说,有一个外国传教士游遍中国,一文不花,靠的就是蓝眼睛黄头发,沿路小民和官员,莫不卑躬屈膝,好生服侍。而在明代中期,我们还是强国的时候,那些外国传教士来中国其实也是高人一等,那是弱国时候国民是牛马,到了国家强盛的时候,国民还是牛马。这就让我们很多国民有一种深入骨髓的自卑,自卑当然要反弹,于是排斥的力量也强的很。 最明显的就是文化,几乎一切和文化有关的,都会引起极大的反弹。 其实,那些口口声声说“文化入侵”的,自己对于祖国文化的了解,往往相当可怜,比如我们班那些一口一个“大汉”,一句一个“杀倭”的,全是捧着《小兵传奇》,《坏蛋是怎样炼成》的主。 这样的排斥,往往进入了恶性循环,拒绝文化的交流与修养,就是拱手让出了自己的领土。 他们不知道,一个国家最强大的侵略,其实就是所谓的文化的“侵略”,只有加强自己的文化,才能与狼共舞,否则,一面排斥,殊不知人家已经悄悄把你控制的差不多了。 我在以前说过我不认为有“文化侵略”,其实这个“侵略”倒不如说是文化“输出”,这次说出“侵略”,和最近看的一些东西有关。 三岛由纪夫。 日本军国主义和二战。 后者大家想起来很多人就是咬牙切齿,恨不得我们国家马上成为“大国”,以报当年满洲国,南京,武汉,重庆之仇。而日本右翼,虽然唧唧歪歪,当也不敢太放肆,现在还只敢有“自卫队”,也不敢造出“航空母舰(不过换了马甲)”,虽然把“占领”改成“进入”,但是也要看着美国老大的眼色,不敢放肆。 前者呢? 他几乎和后者是绑在一起的,三岛由纪夫一直都是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者,他在自己的散文中,把那些军国主义领袖称之为“英雄”,而自己,最终在妄图回复天皇统治的政变中失败,用武士的方式剖腹自杀。 但是,后者的战斗机,舰船,演讲和篡改的历史被约束,被敌视。而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却畅通无阻,在西方掀起了轩然大波,他的《丰饶之海》,在西方的地位甚至和《红楼梦》相当。 后者妄图的入侵失败了,而三岛由纪夫的“入侵”,成功了。 前几天一个在澳大利亚公费 (公家的钱供他念书,中国特色嘛) 学习的家伙回来过年,就感叹在外国中国人和日本人差距之大,中国人竟然到了沿路小青年扔臭鸡蛋的地...

【文学】古代梨花体

【文学】古代梨花体 天气:晴。 话说诗歌乃是文学之王,一个民族的文学是否强大其实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看这个民族的诗歌质量和诗歌鉴赏能力,所以中国出现梨花体这是非常可悲的,赵梨花教主一直把文学爱好者当成了弱智,拿出几首唐诗就说,人家也是梨花体,简直就是欺负中国人的智商,一个远有《诗经》,《离骚》,中有唐诗宋词,近有徐志摩,艾青,臧克家,海子,顾城的国家现在和谐的几个像样的诗人都没有,只有梨花体这样的跳梁小丑,更能说明我们现在就是一个三流国家。既然赵梨花教主说古代的诗句也有“梨花体”,那我就赏析一首古代梨花体,来告诉你你比起古代“梨花体”,就是一 the king of rubbish ! 以下是东汉名士,“举案齐眉”这个成语的主演之一的梁鸿写下的“梨花体”,《五噫歌》,全文如下“ 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全文翻译过来也就是赵梨花教主所说的“大白话”:哎呀妈呀,登上了北邙山!哎呀妈呀!俯视帝都!哎呀妈呀!宫室那么华丽!哎呀妈呀!民众多么劳苦啊!哎呀妈呀!这种劳苦永远不会结束啊! 但是,这首诗却让当时的皇上汉章帝龙颜大怒,为什么?因为他撕下了标榜“节俭”的皇帝的脸,叙述了一个真相,而当时的中国文人,只敢战战兢兢的写一些铺张华丽的赋,提心吊胆的写下一丁点“讽谏”,谁敢大声的说出真话?更何况,此诗明白如话,没准被老百姓学了去,那时候麻烦就大了。 写完这首诗后,梁鸿的人身安全就收到了威胁,不得不改名换姓,隐居起来。 赵梨花教主,你能做到么? 诗人是神的化身,他要喊出时代的最强音。德国到了二十世纪都没有一部拿得出手的大部头小说,没关系,他们有伟大的《浮世德》,普希金在流放期间,家家户户都出来帮助他,意大利四分五裂没有主流语言?但丁的《神曲》来决定意大利语的标准……… 要记住,我们是一个有端午节的国家啊,这是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的标准之一。 现在呢?

【文学】主食文学与酵母文学

【文学】主食文学与酵母文学 天气:晴。 在我看来,文学可以分成“主食”类与“美酒”类。 很多人以为“美酒”类最伟大,殊不知“主食”才是最重要的。 在看《香水》(德国小说,不日放出书评)的时候,我就开始悲哀现在的很多所谓作家已经不会说人话了,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什么“巴别”,什么“耶路撒冷”,什么“耶和华”,什么“弥赛亚”,什么“量子非连续运动”,看似有什么隐喻,其实就是欺负没有文学素养还硬装文学青年的弱智。当我这样每天都念《圣经》,看科普的人不存在么?他们以为这是“美酒”文学,没有粮食的基础,他们仅仅创造出了一堆霉菌而已。 “主食”文学就是很多的名著,他们没有什么隐喻,没有什么玄之又玄的哲学大道理,没有什么花哨的文学技巧,但是他们恰恰是文学的基石。他们用构建的生活本身去感染人,用任何人都理解的东西去打动人,不管是一个街边的乞丐还是一个家财万贯的富翁,他们去感染各种各样的人,孩子捧读着他们,学生捧读着他们,青年人捧读着他们,老人捧读着他们,不同人因为阅历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收获,但是,这些书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爱世界”,没有一本小说不“爱世界”,而被这些书感染的人,亦将昂首,亦将战斗。 是啊,这类小说只有一个世界,作家竟然把自己的观点写了出来而不是让读者自己思考,作家竟然把作品写的一五一十那些主人公的名字竟然不叫“夏娃”,“亚当”来隐喻什么,太不含蓄了,太不“余味无穷”了。这就是那些弱智作家的标准,他们以为不写人话才是好的文学。 但是,一套《悲惨世界》影响了多少人?弱智们可能体现自己的博大:“看看,他就是教你劳动好,写的多浅啊。”“看看,他竟然评论起了历史,难道他不知道历史是众说纷纭的么?”但是,每一个看过他的孩子,都知道了“劳动”是一个伟大的词汇,都知道,那段充满了劳动人民血汗的历史不要忘怀,在弱智们沾沾自喜的时候,一个圣人的种子已经播下了。 一本《傲慢与偏见》影响了多少人?它让许许多多的人知道的伟大的,幸福的,理智的爱情,而那些弱智者,一方面说爱情不过是什么什么(他们用了很多华丽而颓废的隐喻,让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一方面生活在迷茫与痛苦中,就像一个可怜虫。 一个自宫教教主说我小时候看书太多,以至于影响了所谓的正常思维,不会怀疑和思考社会,而这位“怀疑”和“思考”社会的自宫教主一面在炫耀自己胸无点墨的无知,一面在自己的博客大声疾呼“...

【ACG】&【文学】好酒与劣酒的区别

【 ACG 】 & 【文学】好酒与劣酒的区别 天气:晴。 好的文学作品,是越看越有劲的,如同一壶回味悠长的好酒,而平庸的作品,要么从头到尾一点儿意思也没有 ,要么开头虽然有那么一点儿意思,但是越往后越没劲,最后也成了无聊的白开水。 今天终于看到了《悲惨世界》的第三册,我看了将近一年才看到第三册啊!而越看,我越感觉到了这部杰作的博大精深,从冉阿让的视角开始,再到整个法国的方方 面面,而最激动人心的地方,终于出现了,那就是伟大的巴黎公社,而出场的人物也越来越多,并且都非常有分量,有孤苦伶仃的园丁,有善良的流浪儿,有着那些 越狱的犯人们,还有就是将要爆发的巴黎,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互不相识,却相互联络,设计出属于人民的黑话,有枪的,把自己的收起交给年轻人,会制火药 的,免费的为大家制作火药,学生,工匠,流浪者,小商人,酒店老板,园丁 …… 他们现在有一个统一的名字: “ 为了自由的战士!为了祖国的战士! ” 他们没有总 指挥,却井然有序,他们几乎是在同一个时刻集体爆发,那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民族啊,比起羔羊一般的中国人,显然,法国人,法国普通人,法国底层人的脊梁坚硬 如铁。什么是名著?为什么说它是名著?不仅仅是它伟大的思想,更有着一次比一次激烈的伟大感情。 而很多作者,仅仅会做一个看起来很有意思很震撼的开头,比如说江南同学的《商博良》,记得刚刚在《奇幻世界》登出上半段,迷倒多少人呢?充满了谜团的云 荒,奇怪的巫民,恐怖的蛊术和巨蛇,这样一个世界,那小小的商队何去何从,结果前段时间《九州志》出版,《商博良》全文献上,可惜江南就是那三脚猫的功 夫,整了半天那些云荒的传说都是编出来的,而且看起来浩淼无边神秘不断的云荒,原来就是几个屯子之间的械斗而已 …… 江南被称为总是被讽刺为太监,我看不只 是因为他写东西总是太监,更是因为他下面的东西实在不行,就像一个肌肉健壮的猛男,竟然 “ 下面没有 ” 一样,就是因为积累不够,功力不深,再加上现在商业社 会,民多浮躁,引你看进去才是正经,就像一些侦探小说,推理小说,看到结尾,达到一种推理后的快感是非常罕见的,你会感觉到凶手们如此煞费苦心的作出那些 毛骨悚然的效果然后还装好人躲在人群里简直就是在侮辱你的智商,话说《你我的崩坏世界》就是这样讽刺那些小说的,可惜作为轻小说的它,仅仅是结局还有点儿 余味...

【文学】YY的根源是自私

【文学】 YY 的根源是自私 天气:晴。 我们中国人非常厉害,从小就会辩证法。什么“无私也是一种自私”,所以他们就心安理得的自私了,什么“感觉到幸福就是生活的幸福”,所以咱们虽然是中下等发展中国家,但是咱们其实比人家发达国家还好!什么“挣钱多好啊,文学作品能给国家涨挤的屁( GDP )”么?于是就心安理得的轻文重商了。“人们其实都在伤害别人,仅仅是程度大小不同,”于是就心安理得的做坏事了。 而现在泛滥的 YY 小说,也让那些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欲望而不是高尚情操为动机看那些垃圾的家伙找到了托词,同一个句式再次出现:“你们说我们看的是 YY 小说,请问小说哪个不 YY ?” 他们说,《悲惨世界》是 YY ,因为主角冉阿让力大无穷,憋不死,淹不死,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品德高尚,且有经商头脑,家财万贯,身边还有一个小 LOLI 珂赛特。这就是 YY 了! 他们说,《基督山伯爵》是 YY ,因为主角脑袋聪明,大难不死,遇见好人,财宝无数,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翻手为云,负手为雨,神通广大,能不 YY ? 他们说,《三个火枪手》是 YY ,因为达达尼奥剑法不错,运气挺好,同伴挺酷, MM 挺萌,所有好事,全让达达尼奥那个小子给占了,能不 YY ? 他们说,《神曲》是 YY ,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主人公有那么多心理缺陷,本来不呆在炼狱就呆在地狱,怎么一直跑到天堂了,一路上还有人给他带路,真是 YY ! 于是,他们欢呼了,心安理得了,啊,所谓名著,也是 YY !我们要去看 YY 小说了,我们要和男主角一起,再次 YY 无敌和讨论女性构造之旅了。辩证法万岁! 但是,他们错了。 我感觉我们中国人的审美能力以及非常的欠缺了,他们仅仅能看到物质的,表面的东西,却不能看见一个文艺作品下面,更深的趣味。比如说某位 LOLI ,就硬说郭酵母的玩意比她看过的所有名著都好,我们说她两句,她就说我们 装 ,说我们没有梦想,说明是虚伪,在她看来,为所欲为才是正常状态?当着大家面 XXOO 的人是英雄? Yy 的最大的根源就是自私,可以说,很多作者,真是因为有责任心,所以才把自己的人物弄得神通广大,让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去深入这个世界,去思考这个世界。这些主人公,他们虽然天才,却因为对于爱的追求,对于国家的热爱,对于民族的热忱,对于世界的反思,历尽艰辛,痛苦彷徨,让人钦佩,让人...

【ACG】&【文学】轻之所以为轻

【 ACG 】 & 【文学】轻之所以为轻 天气:晴。 前几天闲着无聊,买了一本轻小说杂志,肠子都悔青了,说实话,我对于轻小说一向没爱,总感觉没有像看其他文学作品那么 “ 饱 ” 。而且又没有 ACG 那么 “ 全方位 ” ,总之感觉单薄的很。 前 一段时间我就说了一句实话,《银河英雄传》是轻小说,就有一个伪非说我污蔑的他的信仰,说我分明是瞧不起轻小说,轻小说是如何如何博大精深,如何如何深不 可测如何如何,其实我一句陈述句让他这反映纯属是小白习性,倒是他对轻小说的定义的否认让我颇为惊奇,典型的 “ 民间爱好者 ” ,大众承认的定义都是屁,就他 懂,就他了解精髓。 看起来,那位和我掐架的家伙认为轻小说那是最伟大最无敌的文学类型,像我这样 “ 根本就不理解 ” 轻小说的人,怎么能妄加评论呢? 可惜的是,看了不少轻小说了,我还真没找到一个 ” 重 “ 的,废话,人家是轻小说嘛。 很多人都在推荐一些 “ 有深度 ” 的轻小说,很可惜,比起 “ 重 ” 家伙,它们简直是一个铅块一个羽毛。 比如说《奇诺之旅》,很多人都在说《奇诺之旅》多好多好,多么深邃,多么有深度,但是在我读后,是相当失望的。 因为,太轻了。 说实话,《奇诺之旅》经历的国家,有 90% 可以算作 “ 弱智之国 ” ,这些国家赖以生存的动力,几乎是没有,或者说,国家像那样发展,不到一年就要完蛋,哪有 那么多活头?比如我刚刚看的那个 “ 奇诺之旅 ” 最新篇《正义之国》,讲的什么呢?就是一个国家,就穿短袖,短裤,后来国家变冷了,人民也不穿长衣,于是国家 灭亡了。简直近乎于笑话。一个旅者,到处旅行,本不是什么稀奇的题材,歌德时代,有很多旅行题材的作品,因为作者深厚的积累,还有那种改造祖国的雄心,让 这类作品非常可爱,而且耐读。而到了现在,很不幸我看到了旅行类小说的翘楚 —— 《变化的位面》,虽然只有薄薄一本,大约就是 2 , 3 本奇诺的容量,深度却远 远超过了奇诺。因为,每一个世界,每一个国家,作者都非常认真的去写,非常认真的去思考,这让她笔下的世界虽然千奇百怪,但是,竟然可以自洽,竟然可以合 理,竟然可以让我们思考。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世界,就有很多匪夷所思的社会,比如一些野蛮人部落的吃人,比如说一些非洲部落,婴儿首先是粮食,而如果你 把人类置身于一个和非...

【文学】细腻?细腻个头

【文学】细腻?细腻个头 天气:晴。 最近在奇幻吧,有个家伙颇为活跃,成天贴自己的所谓“标准西方奇幻”,“细腻的文笔”,“详尽的世界观”的小说《 新时代之无人永生 》。其实此作品相当平庸,作者的品位也不高,苛求“精致的语句”,“细腻的描写”,但是小说本身就枯燥无味,就说明了作者实在不强。我跟他说与其注意所谓文笔,所谓细腻,还不如多多积累,看一些关于你所写的大革命时代的资料。结果他说了一句“求同存异,不苛求”,好像我提出的意见仅仅是因为我们口味不同一样。后来我再回,干脆不理我,开始到处感谢那些给他的作品留言的人。你提意见他恼羞成怒并不可怕,就是怕自我感觉良好。 我从来很看不起“文笔好”这样的评价,以所谓“文笔好”为目标写作,其实也是非常低下的表现。文笔,从来仅仅是衡量小说好坏的一个非常低的准绳,而作为奇幻小说,最珍贵的是深厚的积累。 可以说这篇小说的描写非常堆砌,浮华,当然,这就是他所谓的细腻,就是因为作者缺少积累。比如他写各处的背景,没有一丁点儿的特色,好像天南海北的人都是在一个地方一样,为什么?就是因为缺少细节,缺少积累。好吧,你在北海沿岸某城,请问,你写了那个地方的特点了么?写了那个地方独有的气质了么?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景色,气候,习俗,不把它们写出来,就是对于作品,对于作品中人物的不尊重。而且,这完全不是所谓的“细腻的文笔”可以达到的效果,在乔治· R · R ·马丁的作品中,仅仅是几个单词就让一个地区鲜活,为什么?一是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其次就是广泛的积累。打个比方: 在寂静的街道上,阿西氏木兰在随风摇摆 。这就告诉了我们,现在我们在佛罗里达州西北部,而一大段堆砌的文字,什么街道怎么样(描写的分不清到底是我们家门口的街道还是老外那头的街道),什么树木怎么样(而且描写的树给人的感觉就是简笔画层次的树,褐色的树干,绿色的叶子)……到底哪个更优秀? 我在写《 天朝之海:日本,公元一六三六 》的时候,翻阅了很多资料,包括十七世纪日本和服到底有没有钱包都查了很多文章,印刷出来的质量有 300 多页(依然在不断增加中,当然,资料的繁多与日本的文化扩张有关,如果以后写到关于喀山的部分,资料就要难查很多了)。这样的结果就是我问一个人这些的像日本么?他们都认为写的很“日本 ” 了。每次他们质疑:某某处真的是什么什么的么?我会骄傲告诉他我已经考证过啦。 ...

【文学】&【社会】吃饱,喝足,开始不满

【文学】 & 【社会】吃饱,喝足,开始不满 天气:晴。 《 He is my master 》真是一等一的好片子啊,最近在看。 《寒蝉鸣泣之时——棉流篇》的小说也买到了,还挺有意思的,很多萌点仅仅属于文字。 其实我非常反感一种人,一看就是胸无点墨,内心扭曲黑暗,外加自以为是。只要有什么人对于一些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是抨击了社会上一些现象,或者是对劳苦的大众表示了同情,或者是对于虐猫虐狗这样的事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群家伙就风风火火的出现啦,用自以为是的口气说到:“你们虚伪什么,有能耐把自己的财产都捐出来啊,你们有什么资格评论。”或者说:“我看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诸如此类。好像生活条件好多么耻辱,只有穷光蛋才有资格改造地球发表看法一样。 仇富一直是我们民族的一个通病,直到现在也是。 而事实上,只有生活条件好了,我看才会更好的关心这个世界。诚然,有很多名士,隐者过着清贫的生活,一方面,又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这能说明生活条件好就不能有更好的作为,相反,更好地生活条件可以更加让人体会到生命的美好,而努力宣传和捍卫这种美好。 我们可以看下我们和西方歌颂生活美好的不同,我们喜欢一些“神”的东西,比如山水,神话,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些东西,气节啦,道德啦,可以说锄禾日当午的老农们一辈子都体会不到这些东西了。而西方的就比较“俗”,美食,美女,美宅,美物,这些东西如果换到中国,都会被清流不齿,但是这却是一个人都会喜欢的东西,也是很多人奋斗的目标。长时间下来,我们的作家似乎都要饥肠辘辘,举家食粥才有资格搞文章,而西方巴尔扎克正拿着比财政大臣还高的稿费一筐一筐的买油画。 对于社会的关注,很必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我们要吃饱喝足,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关注社会,才会感叹苦难,因为很多人还没有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因为社会的不公平在受苦。鲁迅拿着丰厚的稿费,在租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思考我们中国。萧伯纳拿着丰厚的稿费,这让他全世界的去演讲。大仲马拿着丰厚的稿费,在基督山山庄继续创作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 一个人,活下去的最根本的动力就是爱世界。一个作家,写下去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爱世界。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知道作为一个人,竟然可以这么快乐。 所以指责作家钱多,简直就是可笑。 指责生活的舒服,简直就是欠揍。 就是因为“你们活...

【社会】&【文学】所谓“思想”,就是狗屁啊

【社会】&【文学】所谓“思想”,就是狗屁啊 天气:晴,耀眼的月亮在云层中穿行,让我想起了 《天朝之海:日本 1636 》 那个喧嚣的晚上(可惜还没写呢) 感谢我的父亲,是他把小时候的我锁在房间里,是他除了积木和模型什么玩具也不给我买,是他给我买了如此浩如烟海的书籍。于是在父母都在上班的时候,我就在床上看书,而很多孩子还在幼儿园用一个学期学习一个星期就能学完的汉语拼音。不得不说大量而广泛的阅读让我感到自豪,但是经过很多的阅读,很多东西也要慢慢的体会过来。 隔壁 脑残基地 又出现了和谐的争论,看着某人用没几个人鸟的所谓“逻辑”来解释很多常识性的问题,不得不冷笑一声,原来美国两党制不好是因为破坏了“绅士风度”,原来国际经济势力排行 22 名,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篇幅占到 1/2 的宝岛竟然是失败的……大家可以去那里寻找乐趣,撒尿留念。 也感到鲁迅先生的遗产的确是伟大的宝库:“ 我们憎恶所谓的导师,是自以为有正路,有捷径,而其实是劝人不走的人。 ”这一语道破了那种劝人自宫的的家伙的假面具。 而我也想起了那些所谓导师们的武器:“逻辑”,或者“思想”,隔壁自宫导师一个劲的宣传着所谓“思想,逻辑”的正确性,可惜,在经过大量阅读的我眼里,那是十足的狗屁。 记得当时可能是因为 90 年前一年天安门西红柿贱卖事件,红色幽灵再次占据起了各大书籍,我当时看见的所有文学类书籍,哪怕是给我那种小孩看的版本,也充满了形态意识,用所谓“思想”来评价所谓正确性,好嘛,高尔基的思想是正确的,于是书里把他夸的上天入地,好嘛,巴尔扎克批驳资本主义,伟大的作家,好嘛,陀思妥耶夫斯基竟敢号召用道德麻痹人民,所以肯定了文学价值之后用描述毒草的笔调说了他其他几部代表作。 所以有一段时间我表现的相当可笑,看见那些“思想反动”的作品就连翻都不敢翻,直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得我看的时候,人家用几十页的篇幅来说这篇杰出的散文是如何如何表达了封建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而到了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也是这么说的,于是本来我感觉很可爱的寿镜吾老先生,突然面目可憎起来,总是感到很不对劲。讽刺的事情出现了,到了初四,老师突然说让我们把那篇文章的中心改过来,大体是什么忘了,但是知道寿镜吾老先生被翻案了,成了一个比较古板的可爱的教书先生,以前问他哪里摧残孩子的心理的行为全部改成爱护孩子的行为,而在...

【文學】去享受閱讀的樂趣吧!

天氣:晴。 邏輯是個好東西,可惜邏輯的職責是允許人們主觀上區分事物而不是毀滅事物,但是我們很多人都是二次元思維,任何事物對於他們來說除了狂頂就是毀滅,於是很多傻冒就這麼驕傲的誕生了。 有些人就是以破壞閱讀的樂趣為光榮,看上去自己很牛氣,其實所有的外人都是用可憐的眼神看著這號人。 一塊大便都有資格找玉石的瑕疵,但是大便依然是大便,玉石依然是玉石。 魯迅先生也說過,蒼蠅再完美依然是蒼蠅,戰士再有缺點依然是戰士。 但是很多根本就沒有文學素養和基本鑑賞能力的人就是喜歡因為玉石有瑕疵而全盤否定玉石。 這種人在科幻圈和奇幻圈十分普遍,科幻圈一群人挑出科幻小說內一個硬傷,然後就罵垃圾,還有一群人把科幻當作“奇想”看,看見一個構思寫來寫去就說人家作者抄襲。 武俠呢,更有意思,比方說在豆瓣,就有某位猛人號召要打倒金庸,原因是他宣揚封建迷信,然後舉出大量事實,聲稱:“在物理學上完全可以駁倒降龍十八掌”,這種人就是用來虐的。 我不反對研究研究這類課題,我也總是調侃《零之使魔》的社會設定,但是,你為此就給人家扣上大帽子讓人家滾蛋,那你也是用來虐的。 更有意思的就是曲解寓言,其實質疑動物是否會說話就是弱智行為,但是很多人幹的事情其實和這個一樣。 質疑《黑羊》裡面的政府為什麼就允許民眾玩“尖腳跳”,《小偷之國》就是一群小偷相互偷那誰來生產,看上去就可樂的要死。 這些人是一群可憐人,他們什麼都得不到,什麼都享受不到,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什麼。 看著先賢們充滿了優美比喻和引文的哲學著作,我突然很壞的想:“馮友蘭先生,你在引用“梧桐息老鳳凰枝”的時候,一定不會說,這他媽什麼句子,他媽的不符合邏輯。”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輩子都在想如何改變俄國,雖然他宣傳的是全民信教,越鑽越深,但是他很偉大。 巴爾扎克不斷的向讀者兜售他一廂情願的小國寡民的政治模式,沒幾個人認他的帳,但是他很偉大。 列夫-托爾斯泰要靠宗教的仁愛來拯救俄國,諷刺的是連他自己的農奴都不信任他,但是他很偉大。 開路者的腳步不管如何,都是值得尊敬的坐標,哪怕坐標通向地獄,雨果在《悲慘世界》中描述的“地下通道”,正是這種情況。 而那些沾沾自喜的人,不過是戰士身邊的蒼蠅,除了嗡嗡亂叫,連一個武器都沒有。

【文学】傻与傻逼

【文学】傻与傻逼 天气:晴。 傻文章和傻逼文章是不一样的,前者比后者好得多。 可以说我们很多人就喜欢聪明过头,我们的聪明是用一成的力气获得二成的结果,而很多发达国家的聪明是用十成的力气获得十成,十一成的结果,看起来我们更聪明,当实际上人家得到的更多。 写文章也是,我认为自己知道什么就写什么比起那些不知道什么楞写强的多。我前段时间看了一个美国高中生的作文集。因为是高三期间,所以我让我的课外书尽量是古文或者英文的,这个作文集就有一股蓬勃的傻气,有些我还以为是小学生作文呢,都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破事,吃个快餐,和离异后独居的爸爸吃个晚饭,去某个地方旅游洗个澡,比喻幼稚,不贴切,感叹让人忍俊不禁,但是,非常的真诚,没有让人作呕的忧伤,哪怕有什么感伤的事情也写的非常真实,不像那种“我就是一个悲观者,我不忍心面对一张张危险的面孔下落寞的心”这样看似傻逼其实它还真是傻逼的文章。 傻文章可以成长,根据阅历的增长可以渐渐洗掉傻气,即使有傻气也没什么嘛,写作自己开心就好。 但是傻加上装逼,就成为一个恐怖的名词,傻逼。 傻逼文,远看逼,近看傻,仔细一看吓死人。可怜现在还有很多人乐此不疲,明明出来那几个看上去很牛的词汇连什么意思都不懂,却偏要到处乱写,比如米兰昆德拉,一群傻逼文动不动就说:米兰昆德拉说,米兰昆德拉说,其实引的那些句子相当莫名其妙。有些自己感受不到的感情瞎写,有些大师才能操控娴熟的技法瞎用,看的人肚子能乐疼,傻逼文的创造者还感觉自己挺牛逼呢。再加上现在那些阅读量连课本水平都没到的人众多,可以捧场,人家就更加不可一世了。 我自己,宁可写傻文,绝不写傻逼文,傻逼文,乃是万劫不复的路啊。

【文学】破坏与建设

【文学】破坏与建设 天气:晴。 今天听了《恋する天気図》,被秒,推荐大家都来听。 还有就是这篇 文章 ,网上因为搜索点进去的竟然是“××后母”,真是一群畜生!真寒心啊。 前几天我说了一嘴看到文章只有破坏没有建设就批评是很弱智的行为,但是有些人还是不理解,那我今天就详细的说说吧。 其实文章的好坏和是否提出建设方案无关,很多流传千古的文章就是因为深刻的洞察力而不是建设。 比如说鲁迅的《灯下漫笔》,这篇文章之所以入木三分,之所以振聋发聩,不是因为它尖锐的指出了我们国人的两个前人没有发现的但是很致命的缺点,奴性以及奴役其他人的“皇帝性”,他到了最后也没有说应该怎么打破,怎么改变,但是,这种洞察已经够了。 好的“破坏”文章,应该给读者以建设的希望和动力。而没有建设的能力,也不影响我们对于什么应该破坏的思考。 我们不知道现在什么方式能取代高考,但是我们知道高考会扼杀掉我们整整一代,我们知道它的缺点越来越明显。 我们不知道现在怎么做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法制,但是我们知道缺乏权力的监督只会让资金的流失和挥霍越来越严重,我们交上去的税会被一群畜生糟蹋。 我们不知道怎么让那些签订完了条约却一个劲找理由依然排放大量废气的国家们履行他们的承诺,因为在这样下去我们会遭到大自然疯狂的报复,但是我们知道我们要反对他们,号召大家阻止他们。 ………… 所以我们知道应该破坏什么,所以我们在一直思考,所以我们要从破坏中得到建设的思索和动力!

【文学】圣贤的瑕疵与脆弱的读者

【文学】圣贤的瑕疵与脆弱的读者 天气:晴。 谁都有缺点,有偏见,这谁都明白。 我先说两本书吧,一本是《人类的故事》,作者是房龙,是一位睿智博学的作者。他的书充满了人文气息和对于文明的热爱,能唤起人们一些高雅的情趣与责任感,他提倡的“宽容”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但是,做到宽容的人有几个呢?可以说就连房龙自己,也有狭隘的地方吧?比如说在《人类的故事》中,他一方面大肆的歌颂我们东方的文明,包括印度和中国,赞扬了东方的思想和行事方式,可是到讲拜占庭帝国的时候,他就马上变脸,这样写道:“拜占庭帝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接受东方的东西,这很可怕。”再往后看,发现他把拜占庭被土耳其灭亡的原因就是归结为接受了不少东方的东西,把一个西方的国家东方化了。这让我想起来他在宽容里举的一个例子,说有些人对于与己无关的事情很宽容,比如说一些宗教方面的世仇,他就表现的宽容大度,等邻居的政见和自己有些许偏差,他就不能容忍他的邻居了,认为他的邻居烂透了。可惜房龙自己也犯了这个毛病,对于遥远的东方他一脸宽容,但是他们欧洲家门口的东方的东西,他就受不了了。 然后就是《瓦尔登湖》,作者是梭罗,一位非常清醒睿智的人,他看穿了那些庸庸碌碌享受不到快乐的人群最根本的原因,他提出了一种非常清新圣洁的生活方式,他热爱自然,博学多才,而《瓦尔登湖》是一本安静又智慧的书,这不妨碍瑕疵的出现,比如这句:“嘿!看我的劲头,可能一下子要刺死一个墨西哥人。”当时的美国正在发动对于墨西哥的侵略战争,很显然,这场外人都知道谁侵略谁无辜的战争梭罗站在美国一边,梭罗再睿智,他也有极端甚至邪恶的时候。如果大家还不了解,我可以据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智慧的日本人隐居在山野之中,写出了很多世界知名的名篇,但是他在一篇文章内写道:“嘿!看我的劲头,好像一下子要刺死一个中国人。”读者们又是什么反映呢? 看到上面的话,我尴尬的笑了笑,但这不妨碍我对这两位作者的喜爱,我也知道他们错在了哪里,也知道他们最闪光的地方在那里。 这也让我想起了我们身边的很多读者,他们就太脆弱了。这样的句子被他们看到,大概很多人都要说:“是这样么?太令我失望了,我本来以为他是××呢,以后再也不看他的书了。” 感觉他们是这样的逻辑:体内的奴才基因作祟——没有皇上拜——找一个偶像拜——偶像被自己 YY 成完人,他写的书都是经典——他竟然有瑕疵,可见不是我 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