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书评”的博文

【书评】说不尽的《超新星纪元》

书店中总是出现这样的书《某某某最喜欢的 N 部 小说》,这某某某,一般都是著名作家甚至文豪,而后面附上的小说,却大多名不见经传。以前总是不理解,某某某我这么尊重的作家,怎么会喜欢这些并不出名甚 至并不优秀的作品?后来看的书渐渐多起来,才慢慢理解,有时候,有些书是你灵魂的一部分,与你不可分割,你眼中的这本书融入你的血脉,使你眼中的这本书其 实和其他人眼中的这本书是不同的。 我当然不是著名作家,《超新星纪元》更 是一部好作品,这个开头只是想说明,有些书对我们自己来说是另外一种更神秘更神圣的东西。一些作家喜欢一些二流三流作品,我一个普通人也当然喜欢一部优秀 的作品,诚然因为年岁的增长已经看出这部当年给自己极大震撼的书开始显示出这样那样的毛病,也依然喜欢她,从这本书开始看出其他的东西,作者的努力,作者 的心境,一些超出这本书以外的课题,作者一笔带过我却浮想联翩的细节,以及和这本书美好的回忆。 我还记得那本封面上画了两个八十年代风格大脑袋孩子像一本科普读物的《超新星纪元》,也抚摸着手中这本封面更大气,内容更完整和充实的《超新星纪元》,很多东西便又涌上了心头。 一, 大刘的放水: 作 为一个不怀好意的家伙,《超新星纪元》曾经被我想象成了另外一个版本。在这最后的时刻,中国人也没有忘记内斗,最后,一群无才无德,脑满肠肥的太孙党成了 国家领导人,中国失败的教育开始显露出它的弊端,中国在陷入无政府状态几个月后崩溃了,日本孩子,俄国孩子和美国孩子接管了这块他们垂涎已久的大陆……诚 然,这个版本是我还处于愤青阶段的产物,但是大刘却是为中国放了水。首先就是成功的教育,我不知道全国有几个华华,有几个眼睛,有几个晓梦,有几个吕刚, 他们到 13 岁时那种才华又能维持多少,可以说中国没有公民教育,政治教育全无操守,俯仰都是市侩教育,理想的教育更是几乎没有,就说我们班,那些考试动不动六百七八的家伙的理想竟然是“蹲办公室不要太累上班能挂 QQ 。 ”不管是真心还是敷衍,都太可怕了。如果真的出现书中的情况实在是让人有些脊背发凉。书中的“星光工程”很可能就是面子工程,孩子们更进一步的只有造假的 能力。即使凑齐了领导班子,下一步呢?也许“悬空时代”之后就是“崩溃时代”,从书中看,“超新星纪元”发生在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能否有如此高的网络普 及率都悬,更何况“大量子”这个金手指了。我认为...

【书评】死寂之火或暴烈之冰——评《洛丽塔(lolita)》

【书评】死寂之火或暴烈之冰——评《洛丽塔( lolita )》 因为你所做的一切 因为我未做的一切 你必须死 这首诗被那个男人念完了。 在用最后的耐心听完那个男人疯疯癫癫的叙述之后,亨伯特·亨伯特扣动了扳机。一直到现在,他还沉浸在那无法言说的情绪当中,挑战着这个荒诞的世界,连这一次为了与其说是为自己的 lolita 报仇还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世界的刺杀都显得如此的郑重,绝望而又光彩夺目。那混乱的别墅仿佛就是世界的缩影,那个男人是要被裁决的魔鬼,而亨伯特却像一个伟大的神。 很显然小说中那种审判意味被电影大大削弱,奎尔蒂在电影中仅仅在画像后发出了几声惨叫,而在小说中,作者是如此的耐心的折磨着他,也折磨着读者,来昭示审判的完成,作者让奎尔蒂发出玩世不恭的叫声,然后转成了痛苦的咒骂,纳博科夫用他的耐心不慌不忙地用小孩子的气球来比喻那骇人的血泡,之后,让他痛苦的死去,这时候这个维护自己世界的神感觉那个人不过是在生病,“奎尔蒂病得很重”。 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这部书再次体现了文学之路上要走窄门的铁律,我们不知道我们在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在看到“ 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oins. My sin, my soul. Lo-lee-ta: the tip of the tongue taking a trip of three steps down the palate to tap, at three, on the teeth. Lo. Lee. Ta. ”时,我们将看到多远,我们以为这是一本“足够刺激”的书,某个版本封面上“第一部中文全译本”更让我们的兴趣转到其它的一个阴暗面,(哦,全译本!能看到那些被删除的部分了),纳博科夫这个天才,笑着看着一群载上了情欲之船的蠢货们,等待着有足够耐心的读者的心被他亲手杀入。 伏笔在序文以及第一部第一节悄悄埋下了。 当亨伯特没有到美国的时候,这部小说是如此让人生厌和灰暗,纳博科夫为亨伯特早年的生活涂下了这样的一个基色,巴黎也好,英国也罢,都滚动着厌倦和腐臭,有些时候叙述超过了叙述本身,当你感到那些叙述如此蹩脚烦闷的时候,作者的目的便达到了。他被情欲迷惑,他百无聊赖,他被妻子的离去和那个敦厚的出租车司机默默地一举一动而侮辱,他到了美国。 在叙述中,美国被笼罩了下午慵懒的淡黄色,一座小城,...

【书评】人之徒劳——《道连•格雷的画像》

【书评】人之徒劳——《道连·格雷的画像》 天气:晴 十月一日,我去我们市政府广场看书去了,其间除了去旁边的超市买了一袋香肠,一桶暑片,一袋面包,两瓶饮料之外,一直在广场用各种姿势读书。可能这也是中国特色,广场一直空旷无人,不时过来歇息的,大多是一些拉车卖蔬菜的,三五成群的民工这类人。天空的云慢慢的移动,四周的小饭店小租书屋放着音质低劣的通俗音乐,我就在这种情况下再一次读完了《道连·格雷的画像》,还有半本《小妇人》。 我记得最早看的《道连·格雷的画像》是“书虫”系列中的一本,就是那个英语对照读物,缩写的很厉害,但是我却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个故事不知道为什么让我深深地着迷,她体现出了王尔德的天才,薄薄一本书,却让人把玩不已,以后看见这本书我就买,以至于买了很多版本,当每一次都第一次看的时候一样,有那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就像看家小镜从制服换成巫女服,从巫女服换成泳装,从泳装换成牧师袍,同一个人,穿得不一样,感觉也不一样,前提是你对这个人有爱。 本书的作者王尔德,乃是十九世纪爱尔兰的天才,如果他把他在生活上的用心花在文学创作上(王尔德喜欢引人注目,为此他挖空心思,他曾说:我将我的天赋用在生活中,我将我的才干用在作品中),谁知道他会成为多么可怕的人物,就是现在,他流传下来的那些并不是全力以赴的作品,亦足以在文坛上找到自己的封地。我就举俩:《快乐王子》,《自私的巨人》,对,就是那两部童话。 本书就是序言也颇让人回味,警句迭出,阐述了作者对于艺术的看法,大家可以自己搜搜看。其中有一句话我可以简单说说:认为美就是美的人是卓越的。的确如此,但中国的失败教育却在教育学生美是阶级斗争,美是“正确的思想”,美是用马克思主义揭示事物本质,想想都可悲。 这次阅读,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交易,本来这是故事的主干,但是你要知道,书中亨利勋爵的言论却能唬住很多虚荣自以为是的少年啊,书中道连和他的画像发生了兑换,道连从此以后不会衰老,永远年轻,而画像却会衰老下去。 青春是最美的,这个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美都和青春有关,但是青春又是短暂的,多少人想留下青春却发现那不过是徒劳,皮肤总是要慢慢失去光泽,双眼总是要越来越污秽,牙齿总是要越来越焦黄,头发总是要越来越干枯,体型总是要越来越消瘦或者肥胖,精神总是要越来越世故,热情总是要越来越减退。 但是道连很幸运,他终于是自己永葆青春,但是他的结局呢? 他的青春...

【书评】最强大的小说,是素体小说

图片
【书评】最强大的小说,是素体小说 天气:晴。 这个书评本来很久以前就要写了,结果就忘了…… 黑格尔说过:“人体是高于一切其他形象的最自由最美的形象 。”但是最粗俗下流的视觉产品,也恰恰是寸丝不挂的存在。 小说也是如此,最强大的小说,就是没有任何技巧,没有任何花哨,没有任何斧凿痕迹,如同涓涓溪流一般清新自然的小说。而最低俗简陋的小说,也恰恰是没有任何韵味与技巧,赤裸裸的写出最无聊最没有表现力的文字,如同一个不知羞耻的人裸奔一般的小说。 但是,这类强大的小说太少了。而在这类技巧方面最顶尖(就是没有一点儿明显的技巧)的小说之中,《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又是顶尖中的顶尖。 这部小说,没有倒叙,没有多视角,没有连篇累牍的意识流,没有作者蹦出来一个劲的兜售自己的思想,只有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最质朴的叙述。而在文笔本身,也是非常的准确富有张力。生动逼真,其他的文字,有些人的浓艳但是薄弱,好像用手就能抹去,有些人的油腻而且繁复,如同吸满了灰尘的机油,有些人的文字,如同一副德加的芭蕾舞女速写,一闪而过,充满了遐想。而本书作者 帕 ˙ 聚斯金德 的文字,就如一扇窗户,当你靠近,才发现这不过是一幅以假乱真的画。做到这样是非常不容易的,作者冷静的,低调的,隐藏在世界的幕后,用着最准确最没有感情最冷静的语调来叙述一些本来非常情绪化的事件,把最客观的事务展现在你的眼前,而不是先给你一副有色眼镜。 于此相对的,就是这本书剧情的荒诞,而正因为作者扎实朴实的叙述,让本来荒诞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这使得作品获得了极大的表现力,让人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中不能自拔,沉浸其中,而去思考它,分析它。而作者因为狡猾的退居幕后,把故事本身,一个如同真实发生的故事本身留给了读者,让读者用自己的积累去扩大这本书的表现力。 这本书没有揭示什么,没有表达什么,没有宣扬什么,它仅仅描写了事情本身。去比起揭示什么,表达什么,宣扬什么,更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力量。 当然,本文对于嗅觉的描写,大概是文学王国的巅峰吧。 人们这样评论它:语言“富于节奏”,措词“准确优美”,富于“诱惑性的音调”,“这部小说受人欢迎的音乐感令人设想,作者的所有器官中以耳朵最为发达”,“我们的文学多了一位人才,而且是惊人的人才。”——————莱希—拉尼 “ 一个重大的...

【书评】洪水之书——《悲惨世界》读后感

【书评】洪水之书——《悲惨世界》读后感 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漫长阅读,雨果的巨著《悲惨世界》我终于看完了。 如果把这部书做一个比喻的话,那么这部书就是奔涌咆哮的洪水,对于一个年轻的孩子来说,这是上帝造天地所产生的最初的水,而对于我这种已经经历很多,已经成年的人来说,这是上帝洗涤万物的洪水。 这是一部奇书,她大巧不工,步伐艰辛却坚实。你会发现作者就在这部书的背后,时不时就站出来指点江山,而且一气就能写上几十页,这是小说大忌。你会发现全 书的结构看似宏大雄伟,其实却有一种松散凌乱之感,场景跳跃生硬,背景描写和景物描写经常喧宾夺主,这是小说大忌。你会发现全书巧合不断,主人公一个个在 不可思议的情况下都能化险为夷,一次就罢了,这个是一次又一次,这是小说大忌。 但是,这是小说么?这是一团火焰,是一波洪水,把这一切仅仅作为燃烧的燃料,融化的冰川,人物仅仅是这副长卷的一根轴线,雨果要告诉我们,这就是爱!这就 是伟大!这就是巴黎!这就是法国!这就是不朽!这就是人道主义!这是我爱的法国,那破败的乡村,那滨海的城镇,那繁华的都会,那大道边的旅店,那安宁的乡 村,那硝烟弥漫的战场,那不朽的巴黎,那复杂的街道,那伟大的建筑,那肮脏的下水道,那狭小的阁楼…………一个世界!没用人可以这样饱含着最大的爱去描述 他们。这是我爱的人民,那穷困潦倒的流浪汉,那仁慈伟大的主教,那坚毅的革命人士,那热血的青年,那木讷的女仆,那华丽的贵族,那勇敢的园丁,那乐观的小 流浪汉…………这是法兰西民族,这是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们!这是我爱的一切,一座座城市不同的布局,不同的植物,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建筑,不同的天空,不同 的习俗…………这是法兰西,不朽的法兰西! 还有就是全书都浸透了的“同情”与“宽容”,国王也好,资产阶级也要,保王党也好,苦役犯也好,流浪汉也好,起义者也好,他们为什么冲突?他们为什么不幸 福?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有什么苦衷?他们哪方面需要理解?他们那些地方受到了偏见与不公平的待遇?我不需要什么所谓“正确的思想”,所谓“对待朋友要如太 阳一般温暖。对待敌人要如严冬一样冷酷”这类看似理智实则弱智的思想,去试着理解每一个在这个世界上冲撞的人,每一个人都值得同情,每一个都值得宽容,每 一个个体都要自省,每一个个体都要救赎,每一个个体生来平等,我们凭什么批判”人道主义“是所谓的“改良派”,所谓的“...

【书评】王晋康与黑夜

【书评】王晋康与黑夜 天气:晴。 若是谈起王晋康老师,那我就要和黑夜联系在一起。 初中的时候,刚刚接触科幻,每月一本《科幻世界》我当然感觉不解馋,偶然间发现了旧书摊的妙处,于是开始一摞摞的买旧的的《科幻世界》,基本上把 93 年改版以来的都买到手了,也就是说,把“王晋康时代”的都买到手了。 而消化那一摞摞的旧杂志,则在漆黑的夜晚,我还记得那时候我的房间很小,小到转一下台灯台灯就成了床头灯,在每一个周五和周六的晚上,我就开始一个漫长的跋涉,跋涉的工具是思维,跋涉的标尺是光年。 今天掏了掏书柜,竟然发现那套《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都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买的了),突然我又感到我回到了初中熬夜看科幻的时候。记得那时候,中国科幻比起现在难看的多,我记得 93 年《科幻世界》还有小学生的《我的机器狗》呢,我这人还特别老实,杂志都是从头到尾看完,从不挑着看,所以每每拿起新的一本,就盼着那期有王晋康的,现在看起来,王晋康的很多作品其实就是一通俗小说,披着科幻的皮毛,有着什么间谍,美女,激光枪,外星人什么的,能让我大半夜昏昏欲睡的神经突然紧张起来。但是随着中国科幻的发展,这种模式仅仅不吃香了。 昨天晚上,我捧着这四本厚厚的书进了卧室,恍若又回到了看“王晋康时代”《科幻世界》的时光,于是一口气看到了半夜三四点。 现在看起来,老王确实是老了,但是,也让我看出了老王很多不容易的地方。 我一向有一个观点,“老王没有退步,不过是我们成熟了。” 现在让大家讽刺嘲笑的《泡泡》,《终极爆炸》,放在那套选集里一点儿也不丢人。我记起我刚刚看完《生命之歌》的时候,双手都在抖,那时候外面的风呼呼的刮,整个楼区一片漆黑,我就像一个开始俯视地球芸芸众生的外星人一般开始了幼稚但是可贵的思考,是老王打开了我观察世界的另一只眼睛。但是现在看起来,《生命之歌》其实和很粗糙的一篇小说,但是,这不会抹杀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在我的心中,它就是如此睿智和深刻。 现在把老王的作品打包了看,就会发现他一直在思索很多的问题。 比如人类的未来,在老王眼里,人类如果不改变自身,那么总有一天会被更发达的计算机取代,于是他希望改造人的大脑,或者把大脑都连在一起,或者干脆把人脑改造一番,甚至因为蚂蚁等生命的特性,他认为人类也能“心灵感应”,这种想法在《义犬》,《终极爆炸》,《灵童》等作品中都有出现。老王对...

【ACG】&【书评】最强奇幻漫画,没有之一

【 ACG 】 & 【书评】最强奇幻漫画,没有之一 天气:晴。 今日,《塔西里亚故事集》入手。 这部漫画我在很久很久以前就看过了,但是,好的书是要买下来收藏的。 最好的漫画,是返璞归真,画工够用就好,苛求的结果就是故事本身的苍白,就像苛求文笔的小说大多干瘪,反而是语言朴实的小说余韵无穷。 这部漫画也非常的朴实,几乎是用黑色的剪影和剪贴画一般的背景来推动故事,但是,这却给了这部漫画非常独特的气质,朴素,但是充满智慧。而且仅仅用剪影一般的边角就能体现出人物的特点,这是否算是作者的水平很高呢?就像藤子· F ·不二雄老师以前我就以为他能画纯洁的玩意,后来看见他用那种“纯洁”的画工画出很多不纯洁的东西之后,我就开始知道不二雄老师的功力正是到了“大巧不工”的境界。 全书分成很多个故事,彼此独立成章,但是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很多人物在不同的故事在不同的年龄的反复出现让人回味不已。比如雅戈,我就非常非常喜欢他,从学徒开始,再到法师们的首领,这个人虽然不是什么强大的法师,可是他却是最智慧的人,最快乐的人。 而故事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几乎全部都极具智慧,充满哲理。完全把奇幻背景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层次,背景完全融入了充满了魅力的故事中。力量?如果你是最伟大的法师,你的法术可以颠覆一切,你还是一个有爱有恨的凡人。欲望?加入欲望唾手可得,你的生活真的会充满乐趣么?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什么是快乐的生活?你们跌跌撞撞到底在追寻什么?书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虽然历经磨难,最终也没有得到他们渴望的东西,但是他们幸福。有些人虽然力拔山兮气盖世,位极人臣,富可敌国,但是依然迷茫,痛苦,不得解脱,没有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书中的很多故事也告诉我们了世界的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没有“绝望”的存在,“绝望”的,仅仅是自己而已。 个人喜欢其中几个故事,一个就是那个连名字都忘了但是,却因为那句“没有低级的法术,只有低级的法师”而让人印象深刻。而雅各的一句:“和如此多的天才在一起,我已经知足。”让我一下子记住了这个在本篇中并不显眼的角色。 然后就是《契约》,某种程度上,孩子是最强大最冷酷的智者,如果人死而有灵,孩子们的灵魂就是这个世界的王者。戈尔丁的《蝇王》,不也有这种思考么?魔鬼很老实,很可爱,在设计 MURD 世界时,我就认为天界和地狱没...

【書評】最近看的《魔女宅急便》以及幾本輕小說

【書評】最近看的《魔女宅急便》以及幾本輕小說 天氣:晴 今天把《魔女宅急便》看完了,書並不長,不到七萬字。 能把作為優秀作品的原著超越的強者不多,宮崎駿就算一個。看其他改編作品的原著總會發現新的東西,而這次沒有,所有的風韻都被宮崎駿在劇場版裡做盡了。 原 著寫的相當溫馨,屬於那種小孩子的童話,小鎮,海邊小城,努力生活的女孩,和她交的一個個新朋友。但是在描寫方面沒有那種神來之筆,沒有卡爾維諾那種洗淨 鉛華的感覺,沒有王爾德詩一般的氣質,更沒有安徒生那種浸滿了愛的感覺,算了,我這麼說也太對不起原作者了,這不是欺負她麼,其實還是一部非常好的童話, 就是出彩的地方和先人比起來還是不夠。其實還有很多可愛的情節,比如琪琪穿著泳裝騎掃帚,穿著泳裝的魔女啊,整個被她飛翔的天空都萌起來了!蜻蜓在原著中 接近於路人,不過在琪琪回家的時候我可以想像出這個渴望飛翔的男孩騎著自行車向琪琪招手的樣子,整本書都是那麼純潔的世界啊。另外贊賞一下外國對于愛情的看法,里面有一個小姑娘拜托琪琪給她喜歡的男孩送禮物,女孩似乎14歲吧,誰說那是早戀了?女孩子喜歡男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嘛,童話里都這么寫。我更想看一遍《魔女宅急便》 了,因為除了文字,宮崎駿為我們提供了天空的感覺,以及美麗的音樂,整部動畫如“華爾茲一般優雅迷人”。看過劇場版這本書其實就不需要看了,但是實在有愛 看看也未嘗不可。 還有就是一本《你我的崩壞世界》,一本“推理小說”,注意!是實實在在的推理小說,不是那種偵探小說,除去了偵探 小說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推理也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讓我感覺到了愛倫坡筆下杜賓式的人物,僅僅是喜歡推理而已,沒那麼多責任,最後推理的結果出來了,也 就完了,作者甚至調侃過那些偵探小說,比如罪犯一般都在人群中而不是逃走啦,罪犯肯定是有憂傷的往事值得可憐啦,罪犯喜歡奇奇怪怪的殺人啦之類。整本書包 含了很多要素:戀兄,戀妹癖,而且還很病態,還有天才自閉症,運動短褲……整本書也有非常明顯的GalGame感覺,經常出現這樣的章節:我現在還能做兩 件事:1.……2.……我選擇了1。讓人感覺時間靜止,主人公眼前突然出現兩個選項似的。開始我感覺這也不算什麼啊,後來對比了其他的偵探小說,推理小 說,我才發現這是輕小說中同類作品的翹楚。 《奇諾之旅》……厄……其實大名在外,看了還是比較失望的,畢竟這種遊歷各種奇怪國家的好書很多,我推荐一本...

【書評】這是聯網打《九州》

【書評】這是聯網打《九州》 經過漫長的跳票,《九州縹緲錄三》終於出版了,這本書感覺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給人有一點點失望,也看得出江南雖然折騰能力見長,但是寫作的功力還是沒有什麼突破,以江南現在的功夫,寫個騷悶少年還湊合,弄到大叔身上除了耽美氣什麼也沒有了。 江南是個動漫愛好者,從他的書裡完全可以看得出來,因為日本動漫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喜歡把大的東西寫小,本來是各種勢力角逐的複雜事件,往往簡化成一個 擁有美少女美大叔美少女的組織之間的爭鬥,本來是充滿各色人物的大背景,偏偏那些主要人物有什麼千絲萬縷的關係,姬野和呂歸塵的設定和基拉阿斯蘭,魯魯修 朱雀差不多,偌大個天下不過是兩個美少年一直到美中年用來悵惘的舞台,其他勞苦大眾,代表著歷史動力的人們全部當作屁處理掉了。沒見過曹操在官渡的時候還 得拿個朴刀和袁紹幹上幾下子然後兩個人擠眉弄眼紛紛悲憤的想起少年時光吧,因為他們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他們的內心已經冰冷如鐵。但是我們的姬野和呂歸塵 要擠眉弄眼,我們的白毅和息衍也要擠眉弄眼,我們的贏無翳更要和一大群老男人擠眉弄眼,江南想製造一種蒼涼感,但是我只看出了耽美感。就是因為厚重不是來 自擠眉弄眼,而是對於一種人生微妙感情的把握,江南還嫩著呢,喬治馬丁老爺子是這方面的天才,他在《熱夜之夢》裡老船長一個雕塑船隻的描寫把所有的擠眉弄 眼都擠下去了。他培養這種天才用了幾十年的時間。 還有就是圈子變小,高達歷代都是挺大個背景但是你仔細一看其實就是幾個美少女美少年 駕駛員打來打去,所以反倒是高達幾個描寫平民生活的ova更加感人。 yy傳說(銀英)雖然挺大個背景,那些小精英們一個個揮斥方遒,但是缺少對於最基本的普通人的描寫,看起來就像幾十個美中年聯網玩戰略遊戲,也讓這本書雖 然那麼大篇幅,還是被劃成“輕小說”。江南也是,一個個將領都是全能,又是將軍又是武將又是謀士,本來以為費安是個智將,結果看了預告也是拿刀砍人的,再 加上那些美中年們都有一套武功絕學,可見王侯將相還是有種的。起碼陳涉那樣的是不會在九州世界混好了,而韓信,吳起,孫武又不會武功絕學,可見人氣也不能 高,呂布和典惡來就會衝鋒陷陣,也是廢物一條,還是九州世界的將領質量高啊。這樣的結果就是那些華麗完美到不是人的美中年上得廳堂下的廚房的時候,給人的 厚重感還不如《朔風飛揚》的馬大元,羅老六他們這些小民,因為...

【書評】再讀《超新星紀元》

【書評】再讀《超新星紀元》 天氣:晴轉陰 今天的晚上烏云密布,父母都去吃飯,我因為繁忙的高三而不能赴宴,於是從冰箱上拿起一包方便麵,來打發晚飯。窗外一片漆黑,不時有一輛小汽車駛過。屋子除了廚房,其他地方都靜悄悄的,於是我突然想起那個世界,只有孩子的世界,於是拿起《超新星紀元》看。 記 得剛剛看的時候,我也是十三四歲,《超新星紀元》中人類存活的最高上限,我不止一次在發呆,幻想那個瘋狂的世界。我想像孩子們充滿了我們城市的街道,他們 搶奪遊戲光盤,滿大街都是遙控賽車和飛機,拆開的薯片撒的滿地都是,整個城市就是我們的遊樂園,整個國家就是我們的遊樂園,我開始計劃拿起小賣店一大包薯 片和汽水,騎著自行車滿世界的跑(當時剛剛學會自行車,認為有了自行車,就可以走遍世界),反正我父母已經消失,不能管我了。對於十三歲的我來說,這就是 一本不折不扣的YY小說,甚至到了南極大戰的時候,我還在幻想我在一個陽光明媚的電腦操作室奮筆疾書,和網絡上的小憤青論戰,最後,我隨著移民大潮,到了 中國南方,在幾年後看著爬滿了青苔,落滿了灰塵的故宮。 這本書我看的很破,邊角都已經漆黑一片,上面的薄膜已經磨出了一大塊窟窿。 現在拿起來,我開始回憶起組成這本書的諸多的細節。 我 想起了那幾山的糧食和鹽,想起了偉大的電腦大量子,想起了二億多人的虛擬社區新世界已經億人大會,虛擬國民,我想起了那比地球半徑還高的電腦中的大樓,布 宜諾斯艾利斯那幾百萬人的足球賽,以及最有趣的地方,關於孩子,他們可以把戰爭作成運動會,可以向對方的主基地丟導彈,可以殺的血流成河之後相互敬禮: “你們玩的很好”。在最後,又可以突然團結在一起,為了救助其他國家的人,把價值幾千萬美元的戰鬥機扔到海裡去,可以像朋友那樣推心置腹,哪怕之前他們已 經炸了你們的基地。 以前就看過同類題材的《蠅王》,現在看來,大劉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了。 從一些細節可以推出孩子世界發展結果。 科技迅速發展,可以看得出來,不到三十年人類就登上火星了,還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基地。 民族融合,甚至國家都不存在,我們可以看見尾聲中的土洋結合。 比起勾心鬥角的大人,孩子們的發展顯然順利多了,也可以說這是我們發展的目標,什麼時候我們的需求僅僅是“玩”,而不是攀比,虛榮,社會要減少多大的阻力啊。 當然,我們國家是一個自由的國家,所以這本書當然有一些地方為了河蟹的生存而被和諧。 真正的結局和...

【读书】&【社会】不怕你变态,就怕你不怀疑

【读书】 & 【社会】不怕你变态,就怕你不怀疑 天气:晴。 最近又买了几本边缘学科的入门读物,分别关于混沌学,社会学,伦理学,符号学。今天看伦理学的时候,看到了那些思想者们的言论,不得不茅塞顿开,也不得不被他们叛经离道的想法浑身战栗,或者击节赞赏。 伦理学家斯威孚说:“尽管具有讽刺性,但是我依然建议,要以吃掉苏格兰儿童的形式,来解决该国已经被察觉到的人口过剩问题。” 伦理学家利奥塔说:““理性”本身是不存在,它仅仅存在于语言逻辑而不是实验,实际上这是一直“理性”崇拜,它正是人类造成如此多的苦难的原因。” 这是比较激进的了,这些敢于挑战伦理极限的人很多,而他们得出的结果虽然解释的通,但是施行起来几乎是不可能,有支持把无用的人消灭的“后种族灭绝主义”,也有号召把人都打上激素易于管理的,也有的号召人类全部都联合起来,消灭所以差异,创造统一的价值观道德观的。 这些观点要是放在中国肯定就是一群人嚎叫起来,然后几乎就是一个结局,封杀。可以说这些观点的确可怕,但是西方国家并没有赶尽杀绝,相反,还作为伦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人们研究,就是因为他们都长脑袋,不像我们身边的很多人,不会独立思考,仅仅会做观点的赞成和复述人。也说明了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下大家对于这样的怪人已经有了一种宽容,也知道他们也有可以肯定的地方。 西方有两个非常好的思想上的习俗,都是希腊先哲提出来的,影响深远。 苏格拉底:“勇于质疑。”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存在在于让百姓拥有国家各项事物如何展开的发言权。” 这两点的确重要。

【书评】科普佳作————《悲伤逆流成河》

【书评】科普佳作————《悲伤逆流成河》 天气:多云。 好吧,我开篇就说,你们要是谁说《悲伤逆流成河》是小说,你们的品位就不高啊。 以前郭酵母在经理了抄袭的洗礼后,突然说要转型了,不写《幻城》里的玄幻风格,《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天天把几百块钱的红酒当可乐喝的魔幻风格,不写《夏至未至》 95 年就有着完美的有短信有彩屏的手机的科幻风格了,要写现实主义了! 我看到这新闻简直要蹦起来了,郭敬明写现实主义?这不是老母猪上树么? 结果酵母开始努力上树。 这部作品我知道只要把他当个小说看的人都能感到由衷的恶性,郭酵母对于现实这两个字的理解简直不是我们平凡之辈可以理解的,在他的理解中,女孩子早 / 孕 学校不会教育,只会在全校范围内开批斗大会,几乎所有人的家长都不是个好东西,连最基本的人性都没有,爸爸沾花惹草,妈妈不是鸡婆,就是只会挖苦,恶狠狠 的挖苦,要不然就是拳打脚踢,似乎家长们都是从地狱里爬出来的,当然,搞不好,还是个鸡女,一个家长这副熊样是你神经错落,家长都这样是你神经已经没了。 整个社会一个好人没有,似乎全和女猪男猪过不去,就是让你自杀啊就是让你自杀啊,要不然我怎么骗眼泪? 人物关系也和郭酵母以前的 YY 路线一样,女主角杂草一株没人泡,但是貌比潘安才比曹植钱多的像卫生纸一样的男主角却屈尊要泡,算了,不提了。 可以说在社会的描写上除了郭酵母无比低能的臆想之外啥也没有,我们只能说他描 写的社会只能折射出他的心理不是一般的病态了,丫是几乎要治不好了。以前有个单纯批判《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文章在最后感叹:是郭酵母有病还是我们的社会有 病?他为什么这么赞赏的描写那种病态的社会?现在我知道了,是郭敬明有病。 但是我感觉不对头,既然郭酵母这么自信满满,首发就是 86 万,怎么出来这么个垃圾呢?我转念一想,突然明白了我们伟大的郭敬明的良苦用心,他写的不是小说,是科普!他如此详细的描写了堕 / 胎,写的不管从客观还是主观,都写的无比的用心,他写堕个胎的工序,吃什么药,当时人啥感觉,那是多么的优秀的描写啊。 所以,弱智的逻辑和弱智的人物就是要让我们知道,郭酵母是要我们认真的看他写的堕 / 胎啊!那些叫嚣“你们凭什么说小四!你们了解社会么?也许社会就这么黑暗!”的小四迷啊,你们错怪酵母了,酵母是转型了,酵母也是转型成“现实主义”了!人家改行搞妇产科科普了,普及性 / 教育了...

【书评】大师的银河帝国与新手的银河帝国

【书评】大师的银河帝国与新手的银河帝国 天气:晚上的星星很灿烂很明亮啊。 最近在看阿西莫夫的绝世名作《基地》,对,名字就是基地,本啦登是本书的狂热粉丝,所以他那个叫基地组织。看到哈丁从容不迫的粉碎威尼斯摄政王阴谋那段,这段我说百看不厌的,那种气度,也只有阿西莫夫写的来。 而被科幻世界杂志社誉为融合了“基地”与“星战”世界的《格兰格尔 5 号》也在不久前看完了。 不得不一吐为快,把这两部同样描写银河帝国的书对比一下,为了公平起见,我只拿“基地三部曲”的第一部《基地》和《格兰格尔 5 号》比较,看看这两本书到底差距在哪里,为什么一个让我百看不厌一因为语言上(刻意的?)枯燥,根本就不想看第二遍。 首先,《基地》的金子撒的满地都是,似乎漫不经心的叙述让基地的背景的广阔程 度让人不敢想像。自动发光的车标,关于少年是否应该登高的讨论,宏伟的帝国首都外境描写,神秘的银河神灵宗教仪式,星际边缘贵族们的狩猎活动,高层人士对 于香料和烟草的嗜好(难道这无关紧要的描写不是催生出了伟大的《沙丘》系列么?),对于人类起源的讨论(《格兰格尔 5 号》作者想法的源泉),更别说银河帝国的构思了,这个构思养活了多少人?也别说心理史学的提出,这个又养活了多少人?《基地》本来就是一本不断喷洒黄金一般的点子的喷泉,几乎后人从中拿出一小块,就够他们延伸出又一段伟大的作品来。 反观《格兰格尔 5 号》,很遗憾,一切的构思全部似曾相识,作者积累的贫乏更让他的叙述枯燥无味,其实我知道他想模仿阿西莫夫的简洁。 再次,就是结构方面的问题了。《基地》的故事虽然庞杂,但是主线却非常明显,因为不管是阿西莫夫 还是吴弼川,都有一个毛病就是人物的平板话,更要命的是他们还喜欢用大段大段的对话,想想看,两个除了名字几乎一样的人在长篇大论,简直就是杀人,很容易把人弄混的。阿西莫夫每一次都只有一条主线,所以你看他的对话起码知道谁在谈话。换作《格兰格尔 5 号》,本来人物就不突出,你还整好几条线,不把人物弄混,简直对不住你这一片苦心啊,那就混吧。吴弼川是想来一个几线并进丝丝入扣的故事,但是过度模仿阿西莫夫使他弄巧成拙,我倒是希望他下功夫描写一些人物的细节,小动作,某些人物的口头禅,让我把他们分开先。 当然,语言方面的差距更大了,这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吴弼川就是写死了也学不来,只有长时间的锻炼,在同样的字数中,叙述的深度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