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历史”的博文

【社会】&【历史】在崩溃之前兼容

【社会】在崩溃之前兼容 天气:晴 虽然我喜欢历史,但是现在看来,真正给我带来快乐的,仅仅是地中海世界上古中古史,中国的历史对于来说乃是一种使命,而近代,现代的历史一直是以西方世界为主角,我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 国人一向迷恋于“大国崛起”,当我认为,大国衰落甚至衰亡,大国复兴确是更有价值的,从中我们学到的东西会更多。 历史总是胜利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物质之胜者更是文化之胜者,一个文化不自由的国度,永远是弱者)书写,自然轻视失败者,弱小者,关于他们的历史也比较少。 近日偶然看到伊朗的一段历史,可能这些历史在很多人眼中仅仅是侃大山的资本,但是我一不小心想起了我们的祖国,于是感到了一种芒刺在背之感,总感觉从近日的伊朗看到了未来中国模模糊糊的影子。 伊朗古称波斯,也是文明古国,最早的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就是波斯帝国,既然已经提前靠封建专制领到了强大的报酬,和很多古国一样,到了近代,专制股猛跌,被民主与资本主义股票飙升的西方列强欺负的惨不忍睹,北有俄罗斯,南有英吉利,好不容易自主了。 我们就从这里开始说吧: 西方的君主,到了二十世纪,被“刁民”们一拨拨的调教,除了“孔雀威廉”,玩过站的近乎罕见,但是伊朗的巴列维国王,就比那些小心翼翼的西方君主活的舒服多了,当然,有些东西迟早都要还。 巴列维对伊朗有以下贡献:他发起了第二个七年计划,“建设石油,化工,防治,制糖,面粉,水泥,化肥等工厂,在全国修建15座发电站和配套输电网,修建水坝,恢复两百年前被破坏的灌溉网,修建了多所医院,中小学,职业学校,盲人学校,幼儿园,结核病疗养所,开辟了伊朗第一座海底油井,建成了伊朗第一座电视台,开辟了伊朗与欧洲之间第一条海上航线……” 他发起“白色革命”,要把伊朗建设成具有伊朗特色的资本主义国家。“白色革命”期间,将王室土地分给无地农民,限制地主权力,后来用了八年的时间完成了土改;派出“知识大军”,“开发大军”,“卫生大军”,使得农民的死亡率和文盲率都出现大幅度下降;规定必须允许工人参加分红,国有企业出售99%的股份,私有企业至少要出售1/3;创建了从小学到大学的现代学校体系,实行免费教育;建立了现代司法体系,以民法取代伊斯兰法,不准教会干政。 下面这点意义最为重大:他提倡穿西装,要求妇女摘去面纱,通过新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拥有选举权,通过“保护妇女家庭法”,“妇女社会服务法”。 对于国王来说,一切都这么...

又一个历史关键词

如果继续封锁消息,只会让高大的人更加高大,猥琐的人更加猥琐。 中国三甲农民大起义

【历史】共鸣

春秋孟明視

【历史】桑维翰的爱国

【历史】桑维翰的爱国 天气:晴,在和谐的夏日的阳光下,把《脏话文明史》看完了。 今天我要说的主人公是桑维翰,此人乃是卖国屈膝求皇帝做的石敬塘手下得力谋士,出卖幽云十六州的主力之一。不过,此人风骨可嘉,只是被几千年来中国的文化糟粕污染,用足了力气往死路走,最终是千古骂名。 此人如何发迹的呢?这个人是一个“考王”,但一来长得难看,二来姓”丧“不吉利,是想通过考试来捞官做,可惜一次次考不上,复读了好几年,终于在(后)唐 末年考中了进士,大家知道,复读生一般被考试折磨得有些变态,何况人家已经复读了那么多年,大脑除了那些圣人的微言大义几乎不剩啥了。后来阴差阳错到了石 敬塘手下,他的奴性血管马上爆发,为了“知遇之恩”啊!石敬塘非常想当皇帝,非常非常非常想,看见那时候的唐朝已经乱七八糟,正是起兵的好机会,但是无奈 实力不够,怎么办?桑维翰站了出来:“勾结契丹!”也许石敬塘真的这么想过,但是不好意识说,就像想当皇帝的刘备一样,一听桑维翰的建议,马上派他去办。 桑维翰马上用他刻苦复读的命题材料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求援信。 后来,想当皇帝的人渐渐多了,都去契丹那里要儿子皇帝,孙子皇帝作,为了在选孙子竞赛中胜出,石敬塘又派出了桑维翰。桑维翰见到评委契丹主,晓之以情,动 之以理,但是评委还是犹犹豫豫,桑维翰把心一横,跪在契丹主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从早到晚苦苦哀求,最终答应收石敬塘做干儿子,还指着其他竞选势力的使 者说:“我已经答应了石敬塘,不可更改了,除非海枯石烂。”石敬塘闻后开始信任起桑维翰。后来当了儿皇帝,给了桑维翰一堆官职,什么翰林学士,礼部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可谓是位极人臣。而人家,也是忠心耿耿,举起契丹不能打的大旗,一直混蛋石敬塘完蛋,后来宦海沉浮,一点点走下坡路,最后成了 白身布衣。 但是,有意思的地方出现了,公元九四六年,契丹灭(后)晋,入开封,朝中大臣纷纷逃命,只有他没跑,还用一身正气说道:“我乃朝廷大臣,往哪里逃。”这还真不是摆摆Pose,辽主让他出来迎接,他拒绝了,不久,就被降将张彦泽所杀。 桑维翰的一生,是为了石氏家族卖命的一生,是维持了文人骨气的一生。但是,他却为了自己集团的利益,出卖国土,引狼入室,假他之手,多少苍生受害?正是一 身正气卖国土,披肝沥胆当孙子。这是一个每一个封建集团都喜欢的类型,包括现在。很多人也是一身正气,肝脑...

【历史】和谐的汉宣帝

【历史】和谐的汉宣帝 天气:晴。 汉宣帝的名声似乎不错,因为汉武帝晚年的戾太子事件,这人幼年是在监狱渡过,童年在民间度过,霍光废了昌邑王之后就迎接他做了皇帝。在史书上评价还不错,似乎是一个励精图治,兢兢业业的好皇帝。但是,在唯我独尊的帝制下,在一个只会产生扭曲人格的制度下,又怎么可能产生“好皇帝”呢?前段时间我爸给我买了《汉书》,《后汉书》的颜注本和李注本,于是,我就……把我们家那套《林汉达前后汉故事精编》又看了(高三没时间啊),发现了两个有趣的故事。 汉宣帝刚刚上台的时候,当然要大赦天下,然后就下了一份诏书,要商议增加宗庙的音乐来歌颂汉武帝,“领导”都有这个意思,做臣子哪有不从的,纷纷上书支持汉宣帝。但是一个研究《尚书》的老学究夏侯胜站了出来,说:汉武帝虽然扩大了国家版图,但是穷兵黩武,海内空耗,汉武帝又奢侈无度,天下贫苦,直到现在都没有回复,试问,这样的皇帝,对百姓毫无恩德,凭什么拿音乐歌颂他? 夏侯老头此言一出,百官炸了锅,都说:皇上的意思你怎么好意思违抗? 夏侯老头回复道:皇帝叫我们“商量”,我们就要认认真真的商量,如果连个反对意见都不让有,还“商量”什么啊。 结果百官又拿出了团结精神,联名上书,说夏侯胜大逆不道!一个叫黄霸的大臣看不下去了,在联名上书上不签名,并说:“一个有骨气的人不应该只看见自己的利害,而不问是非!”不用说,黄霸也跟着夏侯胜打包告上去了。 但是当时的汉朝还没有那么多花样,不知道怎么给这俩大臣治罪,就关在监狱里了。俩人还关在一起,夏侯胜老头还教了黄霸《尚书》。就这样关了两年,两个人放了出来,他们还是喜欢研究《尚书》,以及评论点儿时事,一日,黄霸对夏侯胜说:现在大将军霍光的权利太大了,越来越一手遮天了。夏侯胜连忙拦住了黄霸,对他说:我们还是谈谈古代人吧,我们年纪都大了,犯不着再去坐牢了。 “太阳底下并无新事。” 还有一个大臣叫做盖宽饶,是司隶校尉,人很耿直,看不起那些趋炎附势的官混和专横跋扈的皇亲国戚,好吧,既然你教育我一起都是皇帝的,那我就上书“五帝把天下看成天下人的天下,三王把天下看成一家人的天下,一家人的天下是传给子孙的,天下人的天下是传给圣贤的,既然我们国家现在毛病这么多,皇上您就…… 汉宣帝一看,这还了得?马上要治盖校尉的罪。 结果就一个叫郑昌的大臣走出来说了公道话,说盖宽饶是一个无私耿直的大臣,请皇上手下留情,但是汉宣帝哪听呢? ...

【社会】&【历史】几十年前的“和谐时代”

【社会】 & 【历史】几十年前的“和谐时代” 天气:晴。 有人说:历史是最耐心的老师,因为它会把一件几乎一模一样的事情一遍遍的重复。 确实如此。 所以,黄仁宇先生能整理出这些“重复”,很不易。而我们国家的帝制也没有因为清政府的垮台而消失,毕竟,一件事物的消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历史上的东西。所以,我最近喜欢把 1912 年以后称为“后帝国时代”,因为这离真正脱离“帝国”还远呢,具体划分我是这么弄的:“北洋王朝”,“蒋家王朝”,“伪马王朝”,而我要说的,就是这“蒋家王朝”的“和谐时代”。大家都知道,从伪马太祖开始,我们的皇帝就很有才啊很有才,都是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更重要的是,历代皇帝都是号称受到马大神的启发,以马大神的思想为指导的。 而前朝的太祖兼末帝蒋先生,也是号称受到神人的思想撑腰的,哪位神人?蒋家烈祖(了解历史的都知道烈祖是怎么用的)孙文先生,什么思想,“三民主义”是也。正是蒋有三民,胡有三表。前段时间,先帝的“选集”出版,到处一片和谐之声,而在几十年前,蒋家太祖的和谐作品《中国之命运》也出版了,和现在对比阅读,非常有趣。 我们看看此书如何有趣:此书中,太祖极力渲染“一个主义”,“一个党”。把三民主义说成是“国民革命永远不变的最高准则,”“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路线,”“荟萃我整个民族意识之思想”,“任何思想离开了三民主义,即不能长存于民族意识之中,”“三民主义的伟大,在其容纳各种的思想而治于一炉,”所以,其他党派不得有其他主义了,全都去信“三民主义”吧! 太祖还强调,蒋家国哔党是“领导革命建设国家的总机关,”“永为中国唯一的革命政党”,亦是“为整个民族生存而组织的,为全体国民而革命的政党”,要“全国一致集合于青天白日旗帜之下。”太祖更说:“成年的国民务必加入国×党,青年的国民,只有加入青年团,才可顾全全民族全体之幸福,保障国家整个的利益,筹划国家民族永久的安危。”如此和谐,和现在比起来又如何?与“很黄很暴力”比起来又如何?结果蒋家王朝仅仅一代而亡。在我看来,就如帝国制度秦之灭亡。而现在,伪马朝已经五十多年,也就是秦汉的差别,前者都是帝国制度,仅仅方式不同,而后者,也是换汤不换药,一丘之貉而已,而且,还打着深深的帝国烙印。 鲁迅先生号召年轻人创造“第三样时代”,“扫荡这些食人者”,路漫漫其修远,还望诸君努力...

【历史】&【社会】圆

【历史】 & 【社会】圆 天气:晴。有一团金云冲天而起,正是我蝌蚪称王称霸的王者之气啊,事后一定会记载在史书上的。 话说前几天看一个故事,就是讲一个记者要采访世界大富豪比尔盖茨,为了让他的演讲稿更加震撼,特意准备了三个有趣的问题,大致是什么:你认为人生中最要抓住的是什么,最不能失去的是什么云云。记者的意思,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商业巨子,应该都回答:“机会!”结果比尔盖茨回答的,都是要孝敬父母,对于自己的喜欢的女孩要抓紧时间告别之类的,让记者很失望,但是一个通行的人,却认为,回答“机会!”那仅仅是庸庸碌碌的俗人的回复,而比尔盖茨那样站在世界之巅的人,却要超然的多,更了解生活的真谛。 我就感觉比尔盖茨那个真谛体会的代价实在太高了,在商海摸爬滚打了一辈子,享受尽了的荣华富贵,才体会到了这样的真谛,而一些穷困潦倒的人,在俗世受尽了无数的苦难,但是因为心灵的强大,很早就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了。可以说,比尔盖茨和那些人,就构成了一个圆。 于是我就想起了希腊和现在的欧洲,发现欧洲在野蛮和血腥中摸爬滚打了几千年,最后还是回到了希腊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我非常的佩服希腊,特别是雅典的生活方式,当其他民族都在贩卖奴隶,在四处流血扩张疆土,或者挖掘珠宝的时候,他们却尊重辩论和知识,热爱诗歌和歌剧,过着简朴但是非常充实的生活。甚至奴隶和奴隶主之间也非常和谐,毕竟希腊人的需求很少。而这太脆弱了,歌剧不是利剑,诗歌不是盾牌,哲学不是军队,希腊灭亡了,伟大的精神被罗马,基督教,穆斯林,土耳其轮流冲刷,丧失殆尽。而欧洲直到文艺复兴,才了解他们的价值,又用力几百年去追求,直到现在。人们又开始尊重知识,开始知道如何享受人生,知道什么才是充实的生活。 历史在不断的重复,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之后,却又回到了原点。 其实这世界的万事万物本来就都是圆,很多东西在经历了千百年的轮回,最后还是回到了起点,但是,我想这并不能说明这种轮回就是没意义,是遗憾。 比如说比尔盖茨,他最终回到了一个很普通人的状态,回望过去,只怕他会深深的感觉到这种状态的可贵。而那些不甘寂寞的普通人,只怕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而希腊,当时也不满足于自己的那种真正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开始了疯狂的内战和扩张,最终耗尽了骨血。击败了五十万波斯军队的希腊人,失去了伟大的内在精神,被三万马其顿人击败,然后,又被罗马用很小的代价吞并...

【历史】都阔过,都阔过……

【历史】都阔过,都阔过…… 天气:晴。 最近刚刚把 伏龙蒂努斯的《谋略》 看完,这本书属于越看越好玩的那种,又激起了我对西方历史的兴趣,结果最近就又看了不少西方历史,很多没有发现的细节被找了出来,感觉西方比起中国,更加乱套,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也比起东方来野蛮血腥的多,在我们已经知道“仁者无敌”,起码还在做做样子的时候,西方正陷入了血腥,侮辱,扼杀中。而在这持续了几千年的“战国”时代中,一个个国家也在不断的涌现,在在历史上用血与刀刻下属于自己的位置,包括一些小国。 几乎能在欧洲那片土地弄到一块地的,都阔过。 从西往东说吧。 英国,当年被诺曼底国统一,到了十四世纪,除了拥有英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几个重要据点之外,几乎拥有半个法国,当年英方百年战争,法国被打得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当然,最后还是法国赢了。 西班牙,因为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的一部分,在全盛时期,在欧洲拥有包括奥地利的大半个德意志联邦,以及科西嘉岛,撒丁岛,西西里岛,尼德兰地区,成为欧洲独一无二的强国。 法兰西,最骄傲的就是拿破仑时代了,牢牢控制了西班牙,瑞士,意大利,华沙大公国(被和谐过的波兰),以及富庶的莱茵同盟(被和谐之后的德意志联盟),这种伟业,现在看来,都感到由衷的摆幅,何况是法国人自己呢? 德意志,一千多个的小国,合纵连横,还总成为别人的战场,但是在巴巴罗萨时代,好歹也是控制整个中欧的超级强国。而此后的德意志,一直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主体。 之后就是现在看起来比较弱小的东欧诸国。 匈牙利,欧洲超级强国,曾经是欧洲最安定,最强大的国家,鼎盛时期,定都埃斯特戈姆,布达城还仅仅是个小家伙,领土横跨东欧,傲视德,意,脚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好不威风。 波兰,几乎在很长时间之内,都是欧洲强国。 立陶宛,立陶宛大公国,北起波罗的海,南抵黑海,壮观的地图边上有一排小字和一个小圆点:莫斯科大公国。而立陶宛最终与波兰合并,成为波兰立陶宛大公国,领土囊括除了巴尔干半岛之外的整个东欧,几乎拥有匈奴王阿提拉的匈奴王国领土,而在这个国家的旁边,莫斯科大公国简直就是一个乡下小东西。 塞尔维亚,当年横扫巴尔干北部,吞掉马其顿,色萨里,阿尔巴尼亚,威逼拜占庭,风头无俩。 保加利亚,横扫巴尔干北部,几乎军临君士坦丁堡城下。他和塞尔维亚的扩张属于前后脚。 希腊,当年的希腊,称霸...

【历史】灰历史

【历史】灰历史 天气:晴。 历史本来就是灰色的。 最近看太平天国的对头洋枪队队长华尔,在课本和正史里华尔是一个绝对的痞子,西方的流氓,但是在其他文献中,这个人还是有些人情味的。比如说他是非常非常同情太平天国的,当时太平军攻打上海,李秀成还寄希望于老外,认为你也信上帝,我也信上帝,你不能打我吧?于是规定太平军驻扎期间挨打不得还手,结果就是上海方面把太平军打得哭爹叫娘,太平军就是不还手。而华尔受不了了,和上海方面的头头拍桌子去了,认为这么干简直就是伤天害理,猪狗不如,应该和太平军好生谈判。 查理一世,历史书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对头,其实是非常开明的人,可惜资产阶级方面太过激进,以至于要砍下他的头颅。在死前,他特别有风度,而劝告国人之谶语,在英国以后的风暴之后很多都不幸言中,他看起来不是一个被历史抛弃的老古董,而是一个预言家。 最近又看了五代时期的历史,也看出了好玩的地方。《资治通鉴》前页还是唐记,唐朝皇帝叫皇帝,到了后页,成了后梁记,唐朝皇帝一下子叫了唐主,焉知当时老朱还没当皇帝呢,唐朝在那一年还有几个月活头呢,但是正史里,年号不同,唐朝皇帝已经不是正统啦。话说朱全忠有个老哥,成天在朝堂上骂他:“朱三!你配当皇帝么?”“你断送李家三百年江山,大逆不道,我们全族迟早要被问斩!”朱全忠也是无可奈何,就像曹魏司马家都在等着当皇帝,可惜还是有一个忠臣司马孚,曹魏完蛋,自称遗臣,司马炎也没有办法。 而南唐皇帝的徐氏家族(称帝之后姓李啦),也是在吴国建立之初就把持吴国大权,记得某位吴主去世前,咬牙切齿的说:“吴国国主必须姓杨!男的没有了,也要立女的。”当还是被“唐烈祖”徐温篡位。而徐温之子也顺便改了名字,也跟着姓李啦。这个儿子,但是能力颇强,徐温除外办事,就留他在国都扬州主事,后来徐温篡位,把吴国杨氏囚禁,到了这位同学当皇帝的时候,周朝皇帝柴荣即位,拉拢杨氏,此同学马上下令,把杨氏杀的一个不留,这位同学叫什么么?李璟!就是那个温文尔雅的词人,就是那个写出“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的词人,但是他,还是一个狠辣的皇帝。结果我再看那几首词,突然就很不舒服了,还以为李璟和他儿子李煜是一副窝囊像,现在却是一个强势皇帝。 而南宋末年的权臣贾似道,其实能力之强,不亚于李林甫。你说李林甫也不是好东西?焉知李林甫能力强,见识广,开元盛世,...

【歷史】&【社會】從『嗶嗶……』不准露出1/3這條禁令的雜感

图片
【歷史】&【社會】從『嗶嗶……』不准露出1/3這條禁令的雜感 天氣:陰 最 近為了和諧,我們偉大的"有關部門"推出了一系列和諧禁令。很多都看出了趕工的痕跡,非常的搞笑,體現了我們國家法律制定一貫的“中國特色”,比如有一條 是“非人體類圖片但全·裸·身體的”,我就想,這是人話麼著,難道說《動物世界》這樣的東西也是不和諧的?可見功(G)夫(F)網(W)那些傢伙都是禽 獸,連動物都不放過,還以咸人之心度我們純潔的網友之腹。 還有一條,是“『嗶嗶……』不准露出1/3”,我就奇怪那個《滿城盡爆黃 金奶》是怎麼通過的,更何況怎麼說那個神聖的哺乳奇觀什麼樣算露出1/3呢?於是我又開始想像那群咸人在網絡上唐著哈喇子看著一群『嗶嗶……』然後丈量人 家是否過1/3的情景,果然功夫網裡是一群咸人。 我們一方面搞雙重標準,一方面自己滿城都是黃金奶,一方面還頒布禁令,能服人麼?就是我這幾天的“每日一圖”都有不少違規的啊,但是那些真的是『嗶嗶嗶嗶……』內容麼? 有這功夫還不如用到把《物權法》和《反壟斷法》弄得更嚴謹上面,很不容易的(“很不容易”是“有關部門”說的)弄出來了,結果窟窿一堆,讓老外笑話。 最近又規定一個新的法規,說有些特殊情況當事人可以免於起訴,其中一種就是當事人非常窮困飢寒交迫的時候,就是說一個餓綠眼鏡的流浪者偷了一個麵包不會被起訴的。 這問題就來了,很多有關人士就質疑:要是一個免責當事人搶的東西是人家的救命錢怎麼辦?也是人家唯一的寄託怎麼辦?打著人性的旗號,連這都不考慮,真是為“有關部門”感到恥辱。 我想起了兩個事例: 一個是《悲慘世界》的主角冉阿讓,雨果雖然寫他因為一塊麵包而坐牢五年,因為一次“搶劫”面臨終身監禁甚至死刑,但是雨果僅僅譴責的是社會沒有相應的保障,而不是法律的殘酷。 一個是一個很俗的發生美國的故事,一個窮人偷了麵包被罰款,法官要大家沒人捐助幾美分,為了“自己的冷漠”,同樣沒有譴責法律。 可見對於法律的認同和尊重在西方世界已經滲入了他們的骨髓,而我們還在耍小聰明,還在搞出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我又想起了發生在我們歷史上的兩個故事: 李廣狩獵歸來,因為天色已晚,亭長不讓進城,李廣懷恨在心,結果在李廣升為右北平太守之後,把那個亭長叫去,殺死了他,事後李廣向漢武帝請罪,漢武帝竟然說:“有仇就報,是個爺們。” 王莽時代呢,王莽的手下也是回城晚,...

【历史】他叫……他在发光……

【历史】他叫……他在发光…… 天气:多云。 他在法国风起云涌的年代这样说: “一方面是新天主教主义,一方面是社会主义,这两者使法国直冒傻气,一切都是在无玷受孕和工人饭盒之间的活动。” “最灵的药方就是取消普选制,人类精神的耻辱。” “我一个人抵得上二十个工人选民。” “我一点儿不恨公社的社员,因为我从来不去恨疯狗。” “我相信人群,畜生,都是可恨的,只有少数具有才智之人才是最重要的,他们在传递着文明的火把。” “对于正在发出临死前喘息的公社,这是中世纪的最后一次表现。” “我憎恨民主,民主即为崇尚恩惠而贬损正义。” “人民是永远的矿工,他们只配站在历史这舞台的最后一排。虽然他们的数量那么多。” “你认为法国不是由大多数人统治而是由少数的名流统治,那么现在的法国该有多么美好,如果国家不把大量的精力用来启迪下层阶级,而是向上级传授知识,那该多么的美好。” 你一定会说,这哪里来的傻逼啊? 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对自己的作品认真负责,他不懂的东西绝对不写,他为了写一部历史小说查阅了千册的书籍,他为了观察一段在小说里不到一页的景物描写几天都在野外蹲坐,一动不动的观察。 他叫福楼拜。 高山仰止的人如月亮,虽然表面坑坑洼洼,但是仰望的时候是纯洁的月光,他的狭隘很少人知道,他的小说遍布世界。

【历史】领土上的吹牛

【历史】领土上的吹牛 天气:晴。 后晋的叛臣安重容在目睹了五代的纷乱之后有一句比较在理的话: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五胡入华的十六国时代便是如此,不管是军阀,强盗,还是酋长,这些以前汉人都看不上眼的民族大摇大摆的入侵中原,占领了一块地方就称王称帝,南面的东晋几个大族忙着窝里斗,也顾不上北方的那些蛮夷了。 有一点很好玩,就是那些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国家都喜欢吹牛,就是自己的地盘没有那么大,但是硬要吹的很大,方式就是改地名,比如说某座城市靠南,就叫豫州,荆州,其实他们国家最南还不到豫州荆州的边呢。 比如说北燕,领土还不及现在辽宁省辽河西部的土地大,却设置了平州,并州,冀州,幽州,这些地名实际代表的领土,就是几乎中国黄河以东的所有领土。还有就是后秦,在离长安不远处就设立和冀州,但是当时的冀州全境都在北魏手里。其他的国家,大到获得北方半壁江山的后燕,小到弹丸小国西秦,都有这样的地理设置,但是这样设置好么? 除了可以吹牛,或者看着顺眼,实在没有什么好处。 因为为了让自己设置的城市离实际的地方近,这些城市一般都在国境线上,在那个年代,就是找打,比如咱们现在和俄国打架,咱们把漠河改称“西伯利亚总督”,还派大量军队驻扎,作为管理东北的行政中心,这不是找打么? 但是那些统治者就是乐此不疲,话说回来,除了北魏,十六国时期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没有一个撑过五十年。 再话说,契丹在控制辽东的时候,辽东还有一个城市叫做苏州呢。

【历史】宽厚不如严明:唐明宗与周世宗

【历史】宽厚不如严明:唐明宗与周世宗 天气:阴。后悔没有拿相机,天空的云层层叠叠,非常壮观。 没想到今天比昨天都忙,以前在周日一整天做完的题现在都堆到周六晚上了,毕竟周日不放假了嘛。于是那个关于水手服,夏天,和汗水的文章再次跳票了。 今天我就来说两位五代的皇帝吧,他们是五代中最有作为的两位,一位就是唐明宗,这位皇帝出身贫寒,为人忠厚,少言寡语。这位皇帝的人品没有话说,他裁剪后宫人员,成为中国后宫仆役最少的皇帝,他裁剪庆典的节日,减少了供奉的机会,为百姓减轻了疾苦,虽然不识字,但是喜欢听儒生给他念奏章,陪他聊天,渐渐有了很高的修养,他经常把“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罗绮庭,偏照流亡屋。”这首反映民间疾苦的诗歌挂在嘴边,他对于自己当上皇帝诚惶诚恐,每天都在祈祷,希望真正能称职的皇帝出现,为民作主。可以说他的品德是非常的好了,他统治的七年也是五代少有的安定局面。但是没有严明的法律作为依托,仅仅依靠自己的自律约束,他的统治到底怎么样呢?先是安重诲专权,给国家办了不少坏事,唐明宗还蒙在鼓里,然后就是超出律法处死安重诲和与其争权的任圜,搞得人心惶惶。最后,为了安抚军心,不断把自己的积蓄分给士兵们,这样的结果却是士兵们愈来愈骄,越来越不好控制。结局就是他的儿子们争权,自己在床上忧愤而死。可以说唐明宗是成也宽厚,败也宽厚,最终因为自己的仁慈和宽厚削弱了国家的力量,让那些磨刀霍霍的野心家看着皇帝的软弱措施有恃无恐。 然后,就是大名鼎鼎的周世宗,看了那么多史书,从前到后我都没看见他宽厚的一面,相反,他是非常严厉的,但是,他的严厉是遵从律法的,任何人犯错,在律法前他都一视同仁,很多名臣贤士,就是因为办事不力或者以权谋私,他照样按照律法,全部处死。他经常大规模调动人民,修河堤,毁寺庙,筑城堡,他更是连年征战,经常与北汉,契丹,南唐多线作战,人民赋税沉重,但是,人民劳苦而不怨,就是因为虽然赋税沉重,但是他们不会受到其他的盘剥,他们的权益有着严明的法律保障。就像你一年挣一百块钱,国家表面上让你交三十块,但是下级官员三天两头就扣你一块,结果一年你挣的钱还不到二十块这样好,还是国家让你交五十块就是五十块,没人敢盘剥你好一些呢? 最后的结果很明显,唐明宗的国家在内讧中严重削弱,最终亡于契丹和石敬塘,而周世宗的大周却蒸蒸日上,最后赵匡胤得国,因为周朝的好...

【历史】十字军东征,西方历史的一块阴霾

【历史】十字军东征,西方历史的一块阴霾 天气:晴 发现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就是西方的史书很少提到十字军东征,几乎所有的西方历史书都不提他,或者仅仅是提上一嘴就匆匆带过。 感觉上这和我们现在不让提十年文化糟糕大革命一样,都是暴露了很多东西,咱们国家的我不想谈,我就说说十字军吧。十字军东征不是大事么?当然是大事,很多西方比较专业的书籍都把尤利乌斯二世的宣告十字军东征的讲演当作大事,但是到了西方的通史十字军的却不敢多说。 因为十字军东征对于西方人来讲太可怕了,那些虔诚的基督徒打着上帝的名义,去做侵略者和强盗的勾当,有着光荣的理由,却有着极其肮脏的私利。 十字军东征中,十字军攻陷了耶路撒冷,无辜的穆斯林几乎全部被杀,鲜血淹没了马蹄。 十字军东征,他们有一次竟然没有挥刀向异教徒而是冲向了自己的盟友,同样信仰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帝国被瓜分,财报被那些打着十字军旗的强盗们劫掠,那些市侩一般的威尼斯商人竟然控制了 3/8 的君士坦丁堡。 最终,发财只有投机的商人和奴隶贩子,他们才不管谁是异教徒谁是正义的呢,他只要有钱就行,埃及和威尼斯等地的商人们看着为自己打开上路的虔诚的士兵,一面美滋滋的数钱,一面蹲在那些人头上拉屎。这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这样的地方很多,那些很多的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你们信仰的基础其实都是什么玩意。 所以,和我们的十年糟糕大革命一样,虽然文艺作品经常提到这些岁月,但是到了硬邦邦的历史书,特别是用来教育后代的教科书上,它们就被歪曲和淡化,似乎就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一样。

【历史】两千年的封建时代并不值得骄傲

【历史】两千年的封建时代并不值得骄傲 天气:晴天。 托涅吉的福,我那张明日菜的契约卡找到了,另外还找到一张《舞— hime 》的书签。 我一向不认为那些书籍宣传的我们比西方世界早进入封建社会一千多年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很正常,与其说我们比他们的发展更先进,不如说我们的国民适合封建统治,但是当封建统治不适应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的优势就没了。 可以说我们的国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时候,我们就决定了我们如果要活下去,就必须快速进入封建社会,我们的国家地理相对平坦,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没有什么屏障,而在国家内部,也没有天堑,也就是一个长江,一个蜀中四周,一个岭南起到屏障作用而已,但是只能在短时间内自守,不像西洋那样境内充斥着比利牛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东喀尔巴山脉,巴尔干山脉,拜占庭,温泉关,科林斯之类的天然关卡,像拜占庭那样孤城自守抗拒土耳其百年的事件在中国是不可能发生的,在中国,统一全国比起西洋简单的多。而中国另一方面则是多灾多难,一片地方时常会出现洪涝或者灾难,所以必须用一个强大的统治机构来统治这个国家,来进行大规模的粮食调控和饥民安置。这样,我们就很容易进入封建社会,君王都有野心,百姓要活命。这没什么骄傲的,从秦朝到清朝,封建社会从一个高级的社会渐渐成为落后的社会,但是君主们的反应却非常的迟缓,这也是因为我们适合封建王朝。我们适合集权,适合统一。 西洋便不同了,人家是一个千人小城可以自给自足,依靠满地的崎岖地形可以自守的,德国之所以在西洋中最晚统一就是因为复杂的地形,这样的发展当然缓慢,但是却重视了人才,想想看,在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时期,全国的官员不到七百人,很多人的才华都无法施展,但是在西洋,一个人有点儿才华就会被各位小 国 君主重用,有利于人才的提拔,也有利于人才的保护,比如说方孝孺那样的人如果在西洋,没准就逃到哪个封建领主的地盘了,或者被什么拥有议会的自由城市接纳了,对方的国王只能干瞪眼,而在中国,那么大个地方就一个皇帝,你就是逃到天涯海角还是在我的手掌心!而世界发展也是个人的才华更好的施展的发展,以前是砍一个李贽的头国家安定的问题,现在是尊重一个爱因斯坦,就有核能的问题,尊重一个比尔盖茨就有一个微软公司为国家创造好几个千亿美元产值的问题,所以当西方出现文艺复兴,当一个个受到保护的人才公布自己伟大创造的时候,封建社会的丧钟就敲响了。而我们那头一群识...

【历史】中国历史上两个虚伪的容器——周文王、冯道

【历史】中国历史上两个虚伪的容器——周文王、冯道 天气:晴。 先强烈鄙视《动感新势力》,这次 7 月新番介绍,竟然把《七色星露》放在最前面,更天杀的是,在 DVD 中竟然根本没有介绍《绝望先生》!你把那么多萌系的动画随便腾出出一个也好啊,继续萌去吧你…… 说正事: 在我们的历史上,有这么两个人,他们的事迹比较特别,就因为这种特别让很多的人称赞他们的生命历程,但实际上,那些称颂者所之所以称颂这些人不是因为他们被称颂的地方,而是其他的地方,其他那些称颂者见不得人的地方。 这样的情况在现在也有。比如说有些人崇拜某位名人,他可以说此名人某方面如何如何优秀,这位名人有多好的品质,这位名人做了多少好事,其实在他的内心,他真正崇拜的是这位名人的金钱。就像某些人声称崇拜比尔盖茨,因为他作慈善,你要是问他崇拜特蕾莎修女吗?他就会像被噎住了一般,因为同样是作慈善,比尔盖茨是个大富翁,而特蕾莎修女是一个穷苦人,没有钱。 周文王也是如此。可以说周文王这个人的经历很特别,没有在生前反对国商王朝,但是他的儿子却推翻了商王朝,成了大周的开 国 君主。于是很多的身怀鬼胎者不断的以周文王自比,用来显示:周文王控制了全国三分有二的土地,却依然向商朝称臣,我某某虽然掌握着国家的大权,但是我依然尽到臣子的职分,对这个国家忠心耿耿。实际上的意思呢?那是我自比周文王,我希望在我手里奠定推翻某朝代的基础,而我们家族称王称霸的那一步,交给我的儿子来完成吧。周文王这个特定的历史人物,成为了权倾朝野之人的榜样,他们希望自己当了婊子又立牌坊,既怀有二心而又忠心耿耿,这些矛盾,只要自比周文王,便会有了强大的历史依托。 冯道呢?这个人历任四个朝代,事奉了四姓十君,三入中书门,当了三十年的宰相,按照传统的说法,冯道可以说是一个反复无常,毫无廉耻,人尽可君,毫无操守的小人。另一方面,冯道却“自刻苦而俭约,”在军中不睡床榻,只睡稻草,自己的俸禄和仆人一起享用,有些官员把掠夺来的美女给他,他把她们置于别室,经过调查后把她们送回家乡。但是文官们却纷纷称赞他,说他“厚德稽古,弘才伟量,虽朝代迁贸,人无间言,屺若如山,不可转也。”又云:“冯道之履行,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冯道的存在撕破了 那些 君君臣臣的虚伪,昭示了那些文官内心的真正想法,管他是夷人还是华人,让我生活好的...

【历史】&【社会】齐湣王的臣子与粉丝

【历史】 & 【社会】齐湣王的臣子与粉丝 天气:刚刚还在打雷。 读一些历史好处是很多的,其中就有一点,你能看出很多现在的社会现象很早很早以前就有,那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今天呢,我就从战国时期齐国一位昏君齐湣王讲一件事情吧。 话说这个齐湣王乃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他借助当时齐国的强大,南打楚国吞淮北,北侵三晋震泗水,一心要灭周氏而代之,并曾经和秦国同时称帝,秦称“西帝”,他称“东帝”,却把自己国家的老本耗光,自己的国家最后被弱小的燕国打的满地找牙,自己也到处流亡,周围的小国却没有人要收留他,好不容易卫国收留了他,他又因为傲慢蛮横无理被卫国老百姓赶跑,最后连身边的人都受不了他,最终被部下杀死,而齐国流亡政府也推举了虽然没什么能耐但是贤良的齐襄王为齐国君主。 话说齐湣王在流亡的时候,问自己身边的大臣公玉丹说:“我已亡矣,而不知其故,我所以亡者,果何故哉?我当已。”翻译过来就是:我到底是为什么沦落到了这一步?你告诉我吧,我一定改。 当时的齐湣王已经丢掉了大好江山,如无头苍蝇一般到处流亡,那时候的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应该很诚恳的,起码没什么架子了吧? 我们看看这位公玉丹先生是如何回答的:“王之所以为亡也者,以贤也。天下之王皆不肖,而恶王之贤也,因相与合兵而攻王,此万只所以亡也。”翻译过来就是:大王您之所以沦落到这副熊样,没有别的原因,就因为你太贤明了,其他国家的君主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嫉妒您,看不得您这么一个好国王,于是就联合起来欺负你,攻打咱们国家。 我不知道公玉丹倒是是个佞臣还会和他们大王智商一样的大忠臣,他的这句话我也无法判断他到底是不是真心说的。 但是我倒是想起了我们现在很多的粉丝们,他们崇拜的偶像犯了错误,很多人站出来指责他们的行为,他们的粉丝也像这个叫做公玉丹的大臣一样,不会从他们的“王”身上找原因,倒是喜欢攻击指责他们的人,认为他们的“王”被攻击是因为他们家的“王”太好了,引起了其他人的嫉妒,让他们眼红了,所以才站起身骂他们家“王”的。就不会从自己找点毛病,要是齐国不让齐湣王那么闹腾,抵御诸侯联军还是很有希望的。那些“王”如果不那么闹腾,也不会成为大家批评的焦点。 倒是当时公玉丹对齐王的回答,我眼前浮现出来的是赵高,蔡京,秦桧一流人物,欺上瞒下的主,这号人还是有一定几率说出那番话就是骗着齐王...

【历史】民族有鸟用?国家有鸟用?自豪感有鸟用?

【历史】民族有鸟用?国家有鸟用?自豪感有鸟用? 天气:晴天。一种又薄又长的云横亘天际,很壮观。 有些话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品味出来的,比如,“我爱我的祖国,但我更爱真理。”虽然听着似乎都明白,但是有些理解,却是现在的我,看到这句名言几年后。 刚才去了几个有关中国历史的论坛,发现几个好玩的现象。一个就是对于少数民族的轻视,藐视。不管我们现在哪个其实已经融入我们社会的少数民族,谈起他们的老祖宗都是一个大汉族沙文主义的模样,不管是唐伐突厥,宋战契丹,明入漠北,已经是我们国家一分子的民族都是用一个侵略者,一个外族人的口气来叙述的,有些人还为唐朝中后期胡人盘踞河北痛心疾首,甚至说这是唐朝的最大的罪过,把胡人引进的中原。我就奇怪了,那些胡人现在不都是中国人么?他们的历史不就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么?你那么伤心干嘛?但是这样的言论很多,宋朝打个契丹,打个西夏给人感觉不是收复台岛的感觉,而是收复中亚,西伯利亚的感觉,就是国家被外族占领了的感觉。什么是外族呢?就是我们现在的少数民族。 我一向对爱国这玩意特别怀疑,什么是爱国呢?为什么要爱国呢?蒙古是侵略者么?独立前不是独立后就是了?然后我们就要为了什么原因无条件的抛头颅洒热血了?仔细想想,这个其实很无奈,也很可悲。我记得在王晋康的《终极爆炸》里面,写了这样一个日本教授,战争爆发之前一直反对日本的战争,但是战争开始的时候,他义无反顾的参加了战争了,毕竟作为一个公民,理智和义务有时候后面的更加根深蒂固。 但是民族,国家真正的概念又是什么呢? 我们到底在为了这些幌子抛头颅洒热血还是为了别的什么呢? 人毕竟都是人,都想活得更快乐。 在看《朔风飞扬》和《天行健》的时候,有一点非常好玩,既然是战争内容比较多的小说,那么必然有大量的战争描写。里面的士兵们,开始都是高呼那些冠冕堂皇的口号,都后来战争越来越激烈,他们内心却依然努力的战斗,也认识到了,其实保家卫国,后两个字就是屁啊,我们这么拼命,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啊。在《朔风飞扬》最后,李天郎发现杀伐何用?有一个安静美满的家,才是最幸福的。而在《天行健》中,大家最后的口号是:以昭家邦。什么为国封侯全都扔了。 所以,我感觉其实越轻视什么民族,国家,什么自豪感,这群人才越有前途,直布罗陀人可以全民表决成为英国公民,因为英国的统治比西班牙好,我认为,其实这就是进步。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