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说不尽的《超新星纪元》

书店中总是出现这样的书《某某某最喜欢的N部 小说》,这某某某,一般都是著名作家甚至文豪,而后面附上的小说,却大多名不见经传。以前总是不理解,某某某我这么尊重的作家,怎么会喜欢这些并不出名甚 至并不优秀的作品?后来看的书渐渐多起来,才慢慢理解,有时候,有些书是你灵魂的一部分,与你不可分割,你眼中的这本书融入你的血脉,使你眼中的这本书其 实和其他人眼中的这本书是不同的。

我当然不是著名作家,《超新星纪元》更 是一部好作品,这个开头只是想说明,有些书对我们自己来说是另外一种更神秘更神圣的东西。一些作家喜欢一些二流三流作品,我一个普通人也当然喜欢一部优秀 的作品,诚然因为年岁的增长已经看出这部当年给自己极大震撼的书开始显示出这样那样的毛病,也依然喜欢她,从这本书开始看出其他的东西,作者的努力,作者 的心境,一些超出这本书以外的课题,作者一笔带过我却浮想联翩的细节,以及和这本书美好的回忆。

我还记得那本封面上画了两个八十年代风格大脑袋孩子像一本科普读物的《超新星纪元》,也抚摸着手中这本封面更大气,内容更完整和充实的《超新星纪元》,很多东西便又涌上了心头。

一,大刘的放水:作 为一个不怀好意的家伙,《超新星纪元》曾经被我想象成了另外一个版本。在这最后的时刻,中国人也没有忘记内斗,最后,一群无才无德,脑满肠肥的太孙党成了 国家领导人,中国失败的教育开始显露出它的弊端,中国在陷入无政府状态几个月后崩溃了,日本孩子,俄国孩子和美国孩子接管了这块他们垂涎已久的大陆……诚 然,这个版本是我还处于愤青阶段的产物,但是大刘却是为中国放了水。首先就是成功的教育,我不知道全国有几个华华,有几个眼睛,有几个晓梦,有几个吕刚, 他们到13岁时那种才华又能维持多少,可以说中国没有公民教育,政治教育全无操守,俯仰都是市侩教育,理想的教育更是几乎没有,就说我们班,那些考试动不动六百七八的家伙的理想竟然是“蹲办公室不要太累上班能挂QQ。 ”不管是真心还是敷衍,都太可怕了。如果真的出现书中的情况实在是让人有些脊背发凉。书中的“星光工程”很可能就是面子工程,孩子们更进一步的只有造假的 能力。即使凑齐了领导班子,下一步呢?也许“悬空时代”之后就是“崩溃时代”,从书中看,“超新星纪元”发生在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能否有如此高的网络普 及率都悬,更何况“大量子”这个金手指了。我认为《超新星纪元》应该让我们惊醒,我们的教育到底在教孩子什么?至于“公元地雷”,就看造化了。

二,科幻形象:大 刘再一次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科幻形象:孩子世界。此前,大刘为我们带了很多“科幻形象”:球状闪电,流浪的地球,梦之海,《朝闻道》中前仆后继的科学家,三 体人,地球大炮,上帝们。当然,大刘笔下也有用自己最后力量挽救世界的乡村教师,水娃等。大刘有一个概念,那就是科幻文学可以从主流文学中剥离出来,科幻 文学塑造的应该是科幻形象。以前看外国科幻,感觉很糟糕,认为比中国的差太远,渐渐长大之后,才觉得有趣,才发现,很多外国科幻首先是一部小说,我们能看 到人物的性格,能看到小说的要素。其实,外国科幻中也不乏鲜明的科幻形象:《童年的终结》中的人类与外星人,“基地”中的“基地”和“帝国”,“太空漫游 ”中的全人类,“沙丘”中的沙丘世界,《巴比伦塔》中的巴比伦塔……在《超新星纪元》中出场的人物很多,也有其性格,比如说华华,眼睛,晓梦的对话你能看 出三个迥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戴维出身平民从而特有的自卑,骄傲与自负,但是大多都流于表面,这是科幻的原罪,科幻永远无法创造出可媲美纯文学的人物,一部 描写一个人逃难的小说也许比所有外星人毁灭地球的科幻作品更有张力,那么,“科幻形象”也许是未来科幻发展的指路灯。科幻拥有一种诗情,而把诗情带入纯文 学似乎是必败之战,最伟大的《呼啸山庄》,也不免越往后越没劲,因为有时候诗歌一句能说完的,负责任的小说要用大量的篇幅去解释。科幻似乎没有这个忌讳, 可以说《最后的问题》,《环状废墟》,《星》中包含的诗情完全不逊于经典,甚至可以比他们更完美。大刘在《球状闪电》中塑造了林云这个形象,看出了大刘的 努力,但是,这种努力却使《球状闪电》有一种不平衡或者不伦不类的感觉,反而是《超新星纪元》中有着“平面性格”的孩子们给人一种完整感,他们就像一块块 单纯的颜料,勾勒出了“孩子世界”这个形象。这个世界包含的梦想,疯狂,惨烈,童真才是让我着魔的。

三,《蝇王》与《超新星纪元》:以 前科幻为了取得应有的尊重,人们总是喜欢找一些名著贴上科幻的标签,除了《一九八四》,最多的就是《蝇王》了,更何况,《蝇王》还是诺贝尔获奖作品呢。现 在看来,把《蝇王》划成科幻有些滑稽,但是同是描写儿童抑或人之本性的作品,和《超新星纪元》一起谈还是很有趣的。看外国的文学评论,当然与中国不同,比 起中国的“政治正确”最高,外国评论中的一个词汇出现频率很多:“想象力”,以前我认为想象力是科幻文学的专利,但是现在看来,纯文学作品的想象力何其重 要,无想象力,乔伊斯没法写出《尤利西斯》中女性的意识流;无想象力,福克纳没法写出《喧哗与骚动》中傻子的意识流;无想象力,《基督山伯爵》无法行云流 水;无想象力,井上靖也没有办法在历史的缝隙中塞好《风林火山》……可以不客气的说,科幻文学是想象力最直白的体现,倘若对想象力阐述不够,或者塑造不出 伟大的“科幻形象”,那么科幻就被纯文学狠狠踩在脚下。其实《蝇王》和科幻关系不大,就像《红楼梦》有超自然描写不能说人家就是奇幻小说一样,《蝇王》也 是极具想象力的,戈尔丁很成功的想象出一群孩子们所能表现的一些,通过自己对于人性的洞察交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寓言。反观《超新星纪元》,这种洞察似乎很 脆弱,书中很少有让人由衷感受到:“这就是我们的原罪!我们无法战胜却要战胜一辈子的劣根!”的地方。不过大刘依然带给我们一些令人深思的地方,各国领导 人孩子热烈的讨论残忍的游戏,各种杀戮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游戏,我感到这似乎是一种可怕的集体独裁,他们就代表了所有孩子的生命。可能有人希望战争,人的 内心都有嗜血情结,但是没有人喜欢疼,喜欢残疾。南极之战一直处于一种围城状态,战争游戏中的孩子几乎成了非人,而外围的孩子们却以为杀戮是个有趣的游 戏。当日本大西文雄拿出战刀时,刘慈欣才说:(孩子们)好像刚刚从梦游中醒来,在努力弄明白自己到底在干什么。是啊,对生命的尊重,对于人权的敬畏其实都 是后天培养的,孩子们都是无罪而有原罪的。

四,民主的资格:大 刘在《超新星纪元》中表现了一种完全的民主,虚拟公民极具想象力。但是结果却并不乐观。我一向认为最好的统治方式是清廉独裁,但是这几乎不可能,只有民 主。我们可以看见,民主的蛀虫都是弱者,民主是弱者的温床,唯一的挽救就是对于伟大人格的敬畏,如果一个国家不尊重伟大的人格,那么民主就是一条灭亡之 路。有趣的是,腐败独裁也恰恰是要摧残人性的。在《蝇王》中,最先让孩子们出现裂痕的恰恰是最小最没有的56岁小孩子,野兽之说就是他们最先发出的,“野兽”也最终成了文明迈向野蛮的导火索。在《超新星纪元》中,刘慈欣也描写了那些数量占优的56岁孩子的不理智。在现实社会,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戈尔丁和刘慈欣笔下的小孩子,无能,懦弱,却又最能惹是生非。在现实世界,他们看着A片,玩着盗版游戏,在网上挂QQ扯淡聊天,不学习,不反思,媒体一挑就着,甘当可怜的炮灰。但是,如果他们还有着对文化,对知识的尊敬,他们就还有希望。倘若反抗者被嘲笑,牺牲者被遗忘,知识分子被轻视,那么这个民族只有毁灭一条路!而那些家伙就是帮凶!

五,你敢交换国土么:交 换国土是否在其他作品中出现过?倘若没有,那么《超新星纪元》完全可以载入文学史册!交换国土是一个伟大的构思,让人喘不过气,很少有人敢这么想。以前在 网上读交换国土,只觉得脊背发凉,对中国的未来忧心不已。可以说我们现在还沉浸在一种虚骄中,如果问:中国伟大么?我们全都会回答:伟大!但是如果问哪里 伟大,只怕很多人想了半天后,只能回答道:就是伟大。交换国土给我们一个沉重的课题,国家是什么?国家是用来建设的还是用来享受的?以前看肯尼迪的:不要 问国家为你做什么,要问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很不理解,特别是生活在天朝,一想朝廷就气不打一处来,“我为这个国家做什么?呸!”现在看起来真实惭愧啊。 再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顺从吧,骄傲的人,先打掉你身上的傲气。顺从吧,游手好闲的人,先在你自己的国土上耕耘”时,竟然感到一种无言的力量。美国人敢于 交换国土的核心就是:我们爱我们的国家,我们建设她!而我们呢?有多少人梦想着去享受自己的祖国,这便是独裁国民性的温床。我们总是梦想着身居高位,总是 在想:要是中国也像某某国多好……我们中国人一个国民劣根就是:暴殄天物,从焚琴煮鹤中得到快乐。在韩寒的《他的国》中,有一段讽刺的剧情,全镇的动物变 大了,人们最先想的就是吃了他们!当美国人来调查大动物的时候,中国人已经把大动物吃完了!美国人不解的问:“吃掉它们你们很幸福么?”所以说,交换国 土,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但是一个民族的劣根真的要迈向灭亡,那么灭亡只是快慢问题了。其实在91年 版的《超新星纪元》中,美国孩子已经摊牌了,换了国土,你们必死无疑,你们就是第二波印第安人,在加拿大北极圈的保留地好好呆着吧。这个是很可能。在大刘 笔下,还是留给了我们希望,他写道:在这样(海运不畅)艰难的条件下,孩子们依然保持着严明的纪律……我希望那是一个涅槃,是美国孩子的一个失算,他们让 一个半死不活的民族再次绽放了青春。

六,能拍成电影么:最近一直在想《超新星纪元》拍成电影的效果,这个片子不需要多少特技,人物还平面化,主要人物都是儿童,成本应该不大。如果有生之年真能看见剧场版的《超新星纪元》,再来个中美同时上映,那我实在是太幸运了。

七,大如果:如果一面的成年人都死了另一面都活着怎么办?比如没有大人的中俄和有大人的美欧或者倒过来?如果是18岁以上的人死亡会怎么样?如果没有大量子怎么办?如果南极真的成了适宜居住的圣地怎么办?另外就是,超新星纪元中,孩子们最后是如何成长的?……

要写的似乎还有很多,但是写到这里 暂时就到头了。《超新星纪元》寄托了我童年的梦,寄托了我成长道路上的思考,寄托了我在昏黄的台灯下,在夕阳的广场中,在阳光灿烂的下午读书的回忆,她代 表着我内心的什么东西,让我总是想起那个只有孩子的世界。认真的东西总是会发光,大刘写这本书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自然有一些挥之不去的沉甸甸的东西。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ACG】《美人鱼的季节》通关后对于GalGame的胡思乱想

【社会】义正言辞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