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恐慌
【社会】语言恐慌 天气:晴 中国人是恐惧语言的。 在《丑陋的中国人》附录中,有一篇柏杨夫人张香华和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的外国神父的对话,这个神父其实比柏杨看的更透些,很多言论都非常有价值,其中有一条是说,中国人尊重知识,但是自己却不爱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发现。中国人对于文化一直处在一种伪了解,伪尊敬中。一提外国文化,马上一脸轻蔑,但是让他读个《论语》,背个古文,他又能搬出一堆道理,然后继续下载他的18X。 这种奇特心理,让国人一方面不能从外界吸取营养,一方面自己又不能产生影响,最后只有营养不良,成为民族之林中的病夫。 你会发现,我国在语言的隔阂方面大得惊人,这个隔阂不是方言,而是对于语言的态度,显然,我国国民对于自己国家语言的态度令人遗憾。自宫教主前几天说选民其实没有投票资格,因为他们没有那知识。此类论调令人喷饭,我逗了几句,他马上又祭出某条理论(喂喂!教主大人,这个理论符合“理性”否?),说我又把自己厌恶的理论套在别人身上胡乱影射。可怜的教主一向以文化素养低劣示人,本次也是不辱使命。可惜,这是常识,我看某人的某句话有感而发,其实和这句话关系不大。鲁迅讥讽的“哈巴狗”,肯定不是林语堂,虽然鲁迅自己认为是林语堂,而鲁迅讥讽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肯定不是梁实秋,虽然鲁迅自己认为是梁实秋。屠格涅夫散文诗中讥讽的各色沽名钓誉之徒,也不是革命党,虽然屠格涅夫自己以为是革命党,但是,“哈巴狗”也好,“二丑”也罢,这些形象显然有比被讽刺对象更伟大的价值。自宫教主不打自招,甘愿表演不止一次,以前我写了一个自宫者,他竟然主动认领,堪称奇观。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鲁迅连载《阿Q正传》之时,国内一群鼠辈,惶惶不可终日,就以为鲁迅在骂他,在他们眼中,文学好像就是相互骂人的,没有反思,没有价值,没有高尚,没有深度。记得三十年代,文坛已经变态,小说若是讽刺类型的,小说作者竟要标下自己讽刺的对象,鲁迅写了一堆故事新编,每一篇都有一群家伙跳出来,说这个老子代指某某某,这个孔子代指某某某,这个大禹代指某某某,想着都可怕。而钱钟书《围城》一出,一群专家苍蝇一般飞过来,说这个人物是钱钟书,这个人物是钱钟书什么人,某个人和钱钟书有仇,所以钱钟书讽刺他云云云云,都八十年代了还这幅德行,现在小民欣赏能力之低,可想而知。 国人其实是害怕自己国家的语言,因为他们对他们的母语极度无知。 当我们喊出什么口号,他们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