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逃杀》系列一——死为奖励

《大逃杀》系列一——死为奖励

that death did hide from human sight

Sweet secretsor beside its breathless sleep

That loveliest dreams perpetual watch did keep.”

——P. B. Shelly

(……死亡必是瞒住

甜蜜的故事不使人知道,不然,

也必有最美的梦和它相伴。

——雪莱)

人天生便怕死,但若是怕死一辈子,未免太可惜了。

被我们所忽略的一个事实就是:人唯一的休息便是死。

设想你最舒服的时候,是不是睡熟,没有梦,也没意识,但是你醒来,却感到无比的惬意与舒适。因为你刚刚死过了,你正在会为你的死。

我们对死的恐惧是本能,按照戈尔丁的看法,人性有两大黑暗之处:恐惧与嗜血。作为人,便要与这黑暗搏斗,去战胜恐惧,去战胜嗜血。而对死的征服是我们心灵之旅中最伟大的冒险。

人对死的恐惧也来自对死后的未知:在伟大的《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再一次代表人类发问:“在那死的睡覺裏,究竟將要做什麼夢,那不能不使我們躊躇顧慮……懼怕不可知的死後,懼怕那從來不曾有一個旅人回來過的神秘之國……”但是,死后意识若是存在,那便不是死。若有孟婆汤一类的东西,将你之所以为你全部清除,转生之人亦不是你。更何况,存在便是痛苦,之不仅仅是悲观者的看法,而是努力者,奋斗者,强者们的共识,莎翁概括出了奋斗者之苦痛:“誰願意忍受人世的鞭撻與譏嘲,壓迫著的淩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輕蔑的愛情的慘痛,法律的遷延,官吏的橫暴和費勁辛勤所換來的小人的鄙視……” 海德格尔在《诗歌的语言》中称:“……所有按灵魂的意义来看活着的东西,都贯穿着灵魂之本质的基本特征,都贯穿着痛苦。凡有生者,皆痛苦。”一生只为吃吃 睡睡猎奇寻刺激者大可退散,爱生活爱存在者,你们应该可以理解这些:奋斗之后片刻的欢愉与之后长时间对那片刻成功的伤感回忆;欢聚之后看着狼藉现场的淡淡 惆怅;故地重游物是人非的感慨,而且,不论是变好还是变坏,我们都会感叹变化,因为那残酷的时间之神。

我们痛苦,痛苦伴我们而生,只有死才是我们的快乐。

我们得不到,我们痛苦;我们得到了,我 们痛苦;我们穷困潦倒,我们痛苦;我们富裕,我们痛苦;我们勤奋,我们痛苦;我们懒惰,我们痛苦。当我们获得智慧,处处都是地狱。快乐是属于动物的,痛苦 才是人之为人的实质,这个世界上所有不思进取者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恐惧痛苦。这个世界上所有伟大者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赞美痛苦,却又拥抱死亡。

蒙田说:“对死亡的及早思考也就是对自由的预先思考。谁学懂了死亡谁就不再受奴役。认识死亡就使我们摆脱一切束缚和限制。丧生并不是坏事,谁领悟了这点,在生活中就没有任何痛苦可言。

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着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儿?并且清醒并感激这样的安排?

于是我们回到了电影。新世纪之初,一个国家崩溃了,失业率超过15%,失业者超过一千万人,八十万学生不再上学,少年犯罪率攀升,成年人失去信心,并且惧怕未成年人,因而通过了一条法案——新世纪教育改革法(简称BR法)。

结合电影背景,这个法律定的很有趣。一 方面,这条法律反映了成年人天生地对少年的仇视,这在我国这种踱着方步走三步退二步尊老守旧的国家中尚不明显,但是在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的发达国家,成年人 和未成年人之间有着巨大的代沟。在国外,少年的生存环境是天堂,衣食无忧,国家从脚保护到头;但成年人的生活却充满了奔波劳累,顶着巨大的压力与责任,倘 若生活只为生存,那必定是一种灰色的人生。这种法律,可以看作是成年人的一种报复,报复整个少年阶层,而非少年本身,一年从三万多个班级里挑一个,谁都想 轮不到自己的孩子吧(《抽签杀人》)。 另一方面,这种法律又是一个隐喻,一种未成年进入社会必要的洗礼,在学校中,未成年人接受的是一种“理型人”的教育,无忧无虑的生活,诸如“不要迟 到,”“要穿制服,”“打饭要排队”这样严明的纪律,诸如“学园祭”,“社团活动”,“跨班比赛”这样多彩的课外生活,这种教育的目的是良好的,效果更是 对人类发展很有利的(详见《<大逃杀>系列二——<大逃杀><蝇王>的 对比》),但是因为人先天的兽性,懒惰,自私,没有耐性,贪生怕死的劣根,成为掌权者的成人开始自宫,为了一点小小的自私打乱这种平衡,使成人世界充满了 欺骗,虚伪,压迫,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充满了数不清的潜规律,名为“礼貌”“尊敬”的豪猪刺。可以说,学校中的未成年人(天朝还不算有所谓的教育)是希 腊传说中的白银人类——……保持著童年,不會成熟,守著母親們的照料和溺愛;那么社会从林中的成年人便是黑铁人类——這時的人類全然是罪惡的。他們日以繼夜的工作和憂慮……但是最大的煩惱卻是他們自己帶來的。……處處都是強權者得勢,……守約,良善,公正的人得不到好報應,而為惡和硬心腸的瀆神者則備受光榮。善和優雅不再被人尊敬。惡人被許可傷害善良,說謊話,賭假咒。人 由婴儿开始,通往“理型人”,进入社会又不得不还原为兽。我们步入社会,也在进行着一个漫长而不流血的大逃杀。我们考学,体检,入团入党,投放简历,要么 以“理型人”之光,扫荡一切兽记,要么还原为兽。否则便会被社会悲惨地淘汰。可悲的是,选择后者的未成年人占绝大多数。

很多人也由此沾染了动物的本性,对死的恐惧。

在这一次大逃杀中,当局被迫引入了两个 局外人,我想,一定是因为以往的大逃杀中出现过令当局,令成人们恼羞成怒的情况(集体自杀?联合反抗?),才派出这两位已有杀人经验的人。从实际效果看, 当局把一个班的自相残杀演变成了单方面屠杀,最好的生存者实际上就是那两个局外人(男女主角当然不能算)。一方面,这种行为可以表现出当局早已丧心病狂, 在人格上,在精神上完全处于下风,只能亲自引入暴力,只可惜,“暴力是无能之辈最后的凭借(《基地》)”。另一方面,更讽刺的是,就连被引入的暴力,也不 牢靠,有的恰恰是暴力的终止者,人性的保护者(就是川田章吾),颇含有一种隐喻。

当然,当局最无能的一点就是:如此大方 地送出了死亡这天大的财富。死亡十一个人的最高形式,她代表着价值的实现,和苦难的终结。但,在死亡前你能做什么呢?当你勇敢地面对死亡,你便升华为勇 敢;当你无畏地面对死亡,你便升华为无畏;当你超然地面对死亡,你便升华为超然。但倘若你畏惧死亡,逃避死亡,向死亡称臣,你也会把苦难带向死亡,你的一 切都纯然浸泡在苦难之中了。

所以我有些羡慕其中的一些人。因为他们领到了最好的奖励,他们死于对世界,对规则的挑战,而不是死于屈服。

他们之中,有如小川樱者,拥有做人的尊 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用自杀昭告世界自己对世界的不屈服,昭告世界,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人。这种昭告,不需要承认。“人死留名”,一看就是王彦章那种粗人 的话。这种人自杀的价值在于死前一瞬间自我对自我价值的完成,一瞬间的快乐多么美妙——对于一个一秒钟之后就发现了永久享受的人来说,永久的惩罚又算得了什么呢?(波德莱尔)

他们之中,有如千草贵子者,在屠杀之中依然如往昔一样晨跑。我从来不认为人做的事情有对错之分,只有伟大,普通,卑劣的层次之分。而坚持,便是勇气,便是伟大的一种。勇敢是一种坚持(《理想国》)。不论贵子的做法是所谓的对还是错,她的坚持都是伟大的。她的死必然而不屈。

他们之中,有如三村信史者。面对规则, 不是默然接受,而是本能一般的反弹——我们凭什么自相残杀?他和他的团队的反抗更加团结和动人,明确的分工,严密的行动,详尽的计划。却在成功之前牺牲 了。但是,什么又是所谓的成功?他们的过程便昭示了成功,而突如其来的死也许就是一种奖励。

他们之中,有如杉村宏树者。手中有着最好的防具——定位仪,却不停地主动再找一个人,找他最喜欢的一个女生告白,被那个女生误杀之后,仍用最后的意识告诉他快逃,枪声已经暴露了它的方位。

谁能说他们不幸福呢?在强者面前,死如仁厚的母亲,把与世界搏斗而伤痕累累者抱入怀中,让他们永远甜蜜的安眠。

为什么你恐惧死?你是恐惧你在死之前依然空虚吧?你是恐惧你从来没有真正的生活过,挑战过吧?

Shake off this downy sleepdeath’s counter,

And look on death itself!

——《Macbeth

(从沉迷的睡梦中醒来吧!那虚假的死!

看看死亡本身吧!

——《麦克白》)

“《大逃杀》系列零”:欣赏你,与你何干?

相关文章:第四个太阳&大逃杀_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ACG】《美人鱼的季节》通关后对于GalGame的胡思乱想

【社会】义正言辞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