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主食文学与酵母文学

【文学】主食文学与酵母文学

天气:晴。

在我看来,文学可以分成“主食”类与“美酒”类。

很多人以为“美酒”类最伟大,殊不知“主食”才是最重要的。

在看《香水》(德国小说,不日放出书评)的时候,我就开始悲哀现在的很多所谓作家已经不会说人话了,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什么“巴别”,什么“耶路撒冷”,什么“耶和华”,什么“弥赛亚”,什么“量子非连续运动”,看似有什么隐喻,其实就是欺负没有文学素养还硬装文学青年的弱智。当我这样每天都念《圣经》,看科普的人不存在么?他们以为这是“美酒”文学,没有粮食的基础,他们仅仅创造出了一堆霉菌而已。

“主食”文学就是很多的名著,他们没有什么隐喻,没有什么玄之又玄的哲学大道理,没有什么花哨的文学技巧,但是他们恰恰是文学的基石。他们用构建的生活本身去感染人,用任何人都理解的东西去打动人,不管是一个街边的乞丐还是一个家财万贯的富翁,他们去感染各种各样的人,孩子捧读着他们,学生捧读着他们,青年人捧读着他们,老人捧读着他们,不同人因为阅历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收获,但是,这些书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爱世界”,没有一本小说不“爱世界”,而被这些书感染的人,亦将昂首,亦将战斗。

是啊,这类小说只有一个世界,作家竟然把自己的观点写了出来而不是让读者自己思考,作家竟然把作品写的一五一十那些主人公的名字竟然不叫“夏娃”,“亚当”来隐喻什么,太不含蓄了,太不“余味无穷”了。这就是那些弱智作家的标准,他们以为不写人话才是好的文学。

但是,一套《悲惨世界》影响了多少人?弱智们可能体现自己的博大:“看看,他就是教你劳动好,写的多浅啊。”“看看,他竟然评论起了历史,难道他不知道历史是众说纷纭的么?”但是,每一个看过他的孩子,都知道了“劳动”是一个伟大的词汇,都知道,那段充满了劳动人民血汗的历史不要忘怀,在弱智们沾沾自喜的时候,一个圣人的种子已经播下了。

一本《傲慢与偏见》影响了多少人?它让许许多多的人知道的伟大的,幸福的,理智的爱情,而那些弱智者,一方面说爱情不过是什么什么(他们用了很多华丽而颓废的隐喻,让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一方面生活在迷茫与痛苦中,就像一个可怜虫。

一个自宫教教主说我小时候看书太多,以至于影响了所谓的正常思维,不会怀疑和思考社会,而这位“怀疑”和“思考”社会的自宫教主一面在炫耀自己胸无点墨的无知,一面在自己的博客大声疾呼“良心有什么用?”“人做什么都没有对与错!”“希特勒的理论还是有一定优越性的”“你的都是世俗之见”……我开始庆幸我的“世俗之见”在很小就形成了,这要是全世界人都是学会“思考”,只怕自宫教主要跳楼。

当粮食积累的够多的时候,当然需要“美酒”,比如博尔赫斯,比如卡尔维诺,比如米兰昆德拉,这是文学爱好者的奢侈品,没有广泛的积累根本就不知道他的价值。把一篇《圆形废墟》给一个没有多少文学积累的人,他会以为这仅仅是一篇无聊的奇幻小说,而已经从粮食中获得足够营养成长起来的人,却能从其中读出及其深刻的内涵,那句“”,更让已经知道“我最大的知识就是知道我的无知”,“而无知也无涯”这种道理的人,却会感到一种极其深刻的战栗感。再比如爱伦坡的一些恐怖小说,我最开始看的时候感到非常无聊,但是现在越看越感到了可怕,这就是一个渐渐学会享用美酒的过程。

中国大陆到了现代还没有出现《战争与和平》,《人间喜剧》,《基督山伯爵》这样的大面包,一群作家却还在想着拿自己可怜的几粒米发酵出美酒,这是非常可怜的,而那些吃了霉菌却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大呼这是茅台啊的人,是非常可悲的。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ACG】《美人鱼的季节》通关后对于GalGame的胡思乱想

【社会】义正言辞的中国人